自己要的東西自己動手做,國際上掀起自己製造的「Maker運動」,DIY愛好者共同分享知識和交流,憑雙手的力量自己生產東西,甚至催生很多個人工廠以及新創企業,過去並不以工業見長的新加坡,相當重視這種新興的創客經濟學,現在訂下「智慧國家」戰略,要全力發展科技教育。
TVBS記者林宜潔:「這可能是全球獨一無二的腳踏車,你相信嗎,它其實可以載6個人,而且我現在乘坐的車廂是用廢棄的水桶打造的。」
腳踏車造型和騎法顛覆想像,踩腳踏車還可以打果汁,人在前面踩,後座牽動果汁機一直打,想怎麼玩就自己動手打造,起源於美國的自造者運動,吸引全球各地DIY愛好者,形成龐大勢力。
雜誌創辦人戴爾道弗帝:「讓人們把自己當成一個生產者,而不只是消費者,去創造、修改、採納、客製化,自己來改變周遭世界。」
迷你魚尾獅噴水、燈光秀、摩天輪,新加坡的上班族黃先生,用不到台幣5000元,自己在桌子上拼出LED版獅城地標。
新加坡上班族黃邦友:「花了差不多9個月,就是有時候下班回家有空就做。」
還有大學生自己寫程式碼,用晶片控制馬達和灑水器做出自動澆花系統,人不在家,滑一下平板就能遠端遙控,全自動化設計,竟然是他上網自學的。
新加坡男大生:「你看到像澆花噴頭感應器,成本只要50美元(台幣1500),網路上有很多參考的教學程式,我就拿來參考再修改。」
自造甚至變成一門生意,新加坡一家新創公司,創辦人從自己動手研究空拍機成了專家,在新加坡生產組裝,訂單銷到軍方、消防監控等政府單位。
新加坡空拍機公司創辦人江偉強:「剛開始的時候我就用open-source hardware,就是這種這些裝備,然後我就全部自己把這些裝起來。」
比起大陸工廠的大量製造,他自豪他的產品品管更好,功能更客製化,自造運動就像是創業家的搖籃,花園城市新加坡沒有完整工業產業,但現在他們把科學教育和製造列為國家戰略,從小培養鼓勵新創經濟發展。
新加坡科學館館長林直明教授:「這跟我們的智慧國家很有關係,所以我們的電子感應器還有大量的數位,怎麼樣去蒐集,怎麼樣去分析,這些都是跟智能有關係,所以我們要用電腦的腦來加上人腦,使得我們的新加坡能夠更先進。」
新加坡新創公司近10年來翻倍成長到4.2萬家,年產值17億美元,東協地區新創公司收購有40%是發生在新加坡,他們自豪這樣成績已經贏過日本、南韓、香港,新創經濟讓新加坡更有競爭力。
TVBS記者林宜潔:「今年是新加坡建國50周年,50年來他們把一個彈丸小島,打造成全球頂尖金融重鎮,下一個世代的戰略他們也已經擬好了,就是智慧國家,要用人才和科學的力量繼續發光。」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