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FOCUS新聞】坦克車前巨大的身影!問新生代 誰知

外電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6/04 19:56
最後更新時間:2016/07/04 17:05

今天是6月4日,六四天安門事件步入了25周年,但是,時間推移了記憶,在事件發生地中國大陸,有越來越多這25年出生的人,只曉得六四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中國比起四分之一個世紀前更富有了,但卻也更小心翼翼,更壓制人們對六四的集體記憶,還好,很多人不會忘,就像柴玲沒有忘。

學運學生(1989):「民主萬歲!人民萬歲!」

25年前,大陸學生要的是民主、自由,不惜肉身擋坦克車,但今天走進學運的起源北京大學,六四是陌生名詞。

北京大學學生:「那是什麼?國定假日嗎。」

北京大學學生:「沒有。」

記者:「你呢,你有聽說嗎?」北京大學學生:「沒有,我沒有聽說。」

好不容易遇到一個畢業生知道這段歷史。北京大學畢業生:「我必須說,在中國大陸,人們是很能容忍的,大家知道說那種事情總是會發生,而我們要著眼未來。」

為了自己的未來,更多人閃避這個敏感話題。

大陸青年:「不好意思,我不方便講話。」

大陸青年:「我對這件事還是保持中立吧。」

除了怕惹麻煩,更多年輕人壓根沒打算花時間深掘歷史。

大陸青年:「25年前,年輕人在意的是要吃得飽、穿得暖,今天我們想要的是流行,展現自我性格。」

25年來,大陸畢業生暴增9倍,1/3青年失業,參加就業博覽會,爭搶白領工作,才是年輕人的第一要務。

大陸青年:「關於這段歷史,我知道的很少,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對政治沒興趣,第二個原因是,我讀的歷史書上都沒提到。」

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認為,赤色控制對年輕一輩尤其有效,六四一到,在北京開啟Google,無論搜尋、email或翻譯,一律「無法顯示網頁」,社運人士想在微博上po「今天是我25歲的生日」、「最小的八零後今年已經25歲了」,都會被指違反規定,不能公開,蠟燭圖像一po就等著被清除。

學運領袖柴玲(1989):「和平的請願活動。」

當年的學運領袖之一柴玲現在不和北京領導班子唱反調了,信奉基督教的柴玲說,她原諒了。

前學運領袖柴玲:「原諒並不是忘記,也不是背叛,也不是放棄尋找公義,正是因為大是大非,所以原諒,不是說他們做的是對的。」

今年大陸用一貫的封殺、查緝邏輯,阻止記者拍攝,並在天安門廣場一帶逮捕至少50人,1989年,部分學生罹難的地點木樨地地鐵站,3日下午5點就開始戒備,部分出入口的鐵捲門拉下外,至少30名公安拿手機和攝影機錄下經過車輛,天安門母親成員張先玲還遭警告,如果她人出現在木樨地,就不能去萬安公墓祭拜兒子。

天安門母親成員張先玲:「我已經不憤怒了,我一個方面是無奈。」

對香港人來說,「內地」平反訴求越遇瓶頸,他們對留下史實的責任感越強,香港不起眼的大樓裡,六四紀念館開幕了。

CNN記者:「只有74平方公尺(約22.4坪)或800平方英尺的紀念館,以螺旋狀的歷史大事紀來呈現,所有事件都連到六四鎮壓,你可以看到新聞簡報和1989年的照片,那裡有互動地圖,牆上那邊播放的是紀錄片,坦克車前的年輕人。」

中英文禁書,在這裡為六四平反。

香港支聯會主席李卓人:「在1個月內,我們大約有5500名參觀者,近一半是由大陸來的。」

前學運領袖沈彤目前定居於紐約,他正籌拍紀錄片,要告訴更多人誰該為火光和槍桿子負責,六四畫家武文建則繼續用畫作凸顯天安門廣場前那一地的鮮血,就算他們早已成為少數,但無論是25年還是30年,當局不回應,他們不罷休。

六四畫家武文建:「我這麼些年,我對得起你們了,我確實沒有忘記你們。」

◤人氣精選文◢

👉揭密!最愛背的包款會洩漏真實個性?

👉 小資守財不易!5大易破財行徑大公開

👉8大招財錢包色彩推薦!換上財運滾滾


#六四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57

0.0413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