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回到網頁上方

罹癌初期恐已潛伏10年! 醫推1飲食習慣從根本防癌

編輯 游舒婷 / 責任編輯 編輯組 報導
發佈時間:2025/06/21 17:56
最後更新時間:2025/06/21 17:56
即便早期發現癌症,但其實癌細胞早已潛伏多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即便早期發現癌症,但其實癌細胞早已潛伏多年。(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日前衛服部公布去年十大死因,癌症蟬聯首位43年,日本一名知名醫師江部康二則指出,高胰島素血症與癌症風險密切相關,胰島素過高不僅與代謝疾病有關,還可能顯著增加大腸癌與乳癌等癌症的罹患風險。研究顯示,高胰島素血症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可高達3.2倍,女性若合併肥胖與胰島素阻抗,乳癌風險也明顯上升。且即便早期發現癌症,有可能癌細胞也已經潛伏多年。面對這項威脅,醫師呼籲大眾正視糖質攝取問題,並及早實行「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以降低癌症發生的可能性。

2007年,日本厚生勞動省研究團隊指出,C肽值(胰島素分泌指標)偏高的男性,其大腸癌風險是指標最低組的 3.2 倍。胰島素指數愈高,風險愈大。雖然女性方面未觀察到明顯關聯,但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於2009年針對5450名停經女性的研究顯示,空腹胰島素濃度偏高者,乳癌發生率也明顯上升。特別是在肥胖及胰島素阻抗盛行的美國女性中,更需提高警覺。

 

胰島素於1921年由加拿大醫師弗雷德里克・班廷與學生查爾斯・貝斯特成功提煉,並於隔年首度施打給14歲糖尿病少年萊納德・湯普森,成功延長其生命。自此,胰島素成為糖尿病治療的革命性突破。

然而,隨著胰島素的普及,糖尿病患者對糖質的攝取逐漸放寬,導致越來越多患者出現高胰島素血症,引發新的健康隱憂。最新研究指出,這樣的狀況不只影響代謝,也大幅提高癌症風險,尤其是大腸癌與乳癌。

江部康二指出,即便早期發生癌症、腫瘤僅有5毫米至1公分大小,實際上可能已潛伏10至20年,並有機會早已轉移。他直言:「即使是早期發現,是否已轉移,往往還是靠運氣。」
 

為降低癌症風險,江部康二強烈建議及早實行「限制碳水化合物飲食」,避免糖尿病發生的機率。他自2002年起實踐該飲食方式,截至2025年已持續23年。他認為此飲食法能有效預防屬於「生活習慣病型癌症」的發生。不過他也坦言,若癌細胞在實踐前已生成,則無法完全防範。因此,無論是糖尿病患者或一般人,皆應盡早採取行動,從日常飲食中著手,積極降低癌症風險。

#癌症#胰島素#大腸癌#乳癌#糖尿病#飲食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268

0.0572

0.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