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自主的項目,也成功拓及水下無人載具了嗎?由中科院、龍德造船共同執行的「慧龍專案」,近期再度被民眾直擊,在蘇澳港內展開測試,外型則類似小型的海鯤潛艦。不過按照國防部先前的說法,未來是用於發展「軍民通用科技」,並非新型武器,專家其實也指出,依照國內現有技術,這艘「慧龍」,高機率是作為測試平台。
工作人員:「小心操作,手去調整。」
人員搭乘工作船引導轉向,再牽引載具往前浮航,行動地點和目的外界難以得知,不過「慧龍專案」已經在眾人目光下,向前邁進。
特別是當國防部有限度的證實,慧龍艇將用於發展軍民通用之關鍵技術,無人水下載具上罕見出現的帆罩,給了更多揣測空間。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紀東昀:「一般的帆罩它的功能在潛艦來講,就是穩定這個潛艦不要滾轉,那目前看起來它是有人的載具,所以搭載乘員大概是一到兩個人,你連有人的都做不出來的情況下,你沒有辦法去做無人的,因為它有遠端控制的問題,它那個潛艇潛下去海裡面,你叫不到它它就失聯了。」
前飛彈指揮部計畫處長周宇平:「當無人載具能夠下潛,在我們同時開發海鯤系統的時候,相對的彼此之間會有做技術上的交流,水下載具在進入深度,超過15米到20米之後,它對外的通信基本上就會受限制,也就是它已經沒有辦法對外,實施所謂的溝通訊號的傳輸,它的未來尤其是通訊系統的構聯,如何將指管命令傳達,這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個部分。」
類似技術問題,國外不乏參考標,去年年底已經交付美軍,由波音公司打造世上第一艘超大型無人潛艦「虎鯨」,標榜將能透過遙控或AI操作,執行水下偵察掃布雷或電子作戰,友盟在後續跟進趨勢,澳洲研發的自主式無人潛艇「虎鯊」,也正攜手美國擴大測試。
國防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在同樣的英國,也有一個它們在今年也採購了,所謂的叫做幽靈鯊GhostShark,最重要為什麼要超大型,因為它們是在大洋,在大洋作戰環境裡面使用,它必須要能夠潛得夠深,能夠跑得夠遠,而且能夠用得夠久,比較小型可能會比較應用在,所謂水雷作戰反水雷作戰。」
傳言中,國防部過去對於水下無人載具的研發規劃,以美國國防高等研究計畫署路線為參考依據,不論是造型或是整合國內資源。
不過防長顧立雄曾了當表示,台灣相關科技能力,還有待完備。
逢甲大學通識中心兼任助理教授紀東昀:「慧龍專案它只是我們一個起步,在開始練習做小型的水下載具而已,那它距離要AI化要無人化自動化,這個還有很長的一個距離。」
載具的功能和未來性,學者專家異口同聲,認為該從台灣守勢作戰需求做實務上考量。
國防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這也是根據美方的評估,事實上在南海跟所謂台灣海峽,一旦真的有衝突發生的時候,中共中國那邊很有可能,就利用水下的無人載具,來進行所謂的,水下關鍵基礎設施的破壞,在這方面我們是不是需要思考說,建構什麼樣的能力,來做水下關鍵基礎設施,就海底電纜這些的防護。」
國防自主的新項目,給人無限想像,但如何讓願景化為現實,又是另個課題。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