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推動2050淨零排放 大學打造智慧碳中和園區

記者 林芳穎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5/21 15:2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5/22 11:11

為推動2050淨零排放目標,東海大學打造全亞洲最大的,校園微藻碳中和與循環經濟基地,這座智慧碳中和園區總占地面積4.3公頃,設有魚菜共生系統和智慧溫室,預期一年將可吸收近2千噸的二氧化碳,園區也與產業積極合作,共同培養永續人才。
 
這一整排十多根大型管柱,透出深淺不一的綠色,原來裡頭是號稱"吸碳神器"的微藻,養殖1公斤微藻可以吸收2公斤的二氧化碳,而在東海大學的智慧碳中和園區,微藻的功用還不只如此。

 
東海大學智慧碳中和園區執行長 駱永建:「目前這個微藻反應器是250公升,它所養出來的微藻呢,我們會把它移植到,我們的這個魚菜共生的系統,我們可以把它當成是飼料來養魚,我們現在是養吳郭魚。」
 
東海大學導入新型AI養藻吸碳技術,以魚菜共生及智慧物聯網,建立零碳循環經濟鏈,微藻每天可以幫助園區減碳2.5到3公斤,藻類餵魚之後,魚池的淨化系統過濾出來的水,再用來灌溉水耕蔬菜,將二氧化碳及廢水轉化成資源,賣魚蝦兼賣蔬菜達到真正循環經濟。

東海大學智慧碳中和園區執行長 駱永建:「水耕裡面它所吃的這些營養液呢,就是從我們現在的這個魚菜共生的系統裡面,魚的轉換的一個營養液,然後通到這邊來,那這邊透過植物的吸收以後,再回到我們的這個魚的養殖,所以它就變成是一個,真正全循環的一個系統,那這個全循環的系統,目前是台灣唯一,可以這樣子做一個設計然後運行跟示範成功的。」
 
 
垂直水耕溫室農場,利用AI人工智慧自動控制溫度、濕度及補充養份,當溫度上升到攝氏35度,風扇就會啟動降溫,只有育苗、移苗和採收等工作,需要人工進行,大量節省人力。智慧碳中和園區總占地面積4.3公頃,是全亞洲最大,校園微藻碳中和與循環經濟基地,溫室農場旁有一棟綠建築,上頭配備太陽能板,讓綠能供應全園區,秉持永續原則。

東海大學副校長 張嘉修:「當然我們也結合太陽能光電,就是把太陽能當作我們所有的電的來源,我們有儲能系統,我們有一些智慧電網的系統,就把這整個,所有的電都是從自己產生的,因此造成一些,比較好的一些零碳排的環境這樣。」
 
東海大學副校長張嘉修,是這座智慧碳中和園區的幕後推手,這座示範園區讓師生進行學術研究,也連結企業建立永續產業,營造綠色大學願景。

東海大學副校長 張嘉修:「我們會有一個綠色廠房蓋起來之後,就是邀請一些跟永續發展相關的新創產業,或者是說已經在台中工業區,或是中科園區的一些廠商,他們來這邊設立他們研發培訓基地,我們也去幫助校內校外的師生,希望是變成一個整個永續產業,台中地區,或是全台灣永續發展的一個培育基地這樣。」
 
大學負起社會責任及落實淨零碳行動,在校園傳授永續相關知識,結合相關產業各界資源,培育永續人才,讓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早日實現。
 

【永續生活選品】

👉一開賣就完售?民眾超商瘋掃貨!

👉ESG怎麼做? 永續香氛禮贈幫你達成

👉上班族的提神秘訣、助消化小物推薦


ESG理念

#淨零排放#東海大學#微藻碳中和#智慧溫室#永續#循環經濟#ESG#TVBSGOOD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076

0.0524

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