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亭廷
這一趟並不順遂,一點也不。前往伊斯坦堡的班機因故必須繞遠路飛行,導致延遲抵達。很感謝飛機上的其他客人讓路讓我們優先下機,而下了飛機就在伊斯坦堡機場狂奔。大腦還無法感受到異國的氛圍,眼睛也沒空亂看,單單搜尋著登機門的入口。在哪?在哪?千鈞一髮,我們才終於趕上前往約旦阿曼的班機。
 
光是從飛機的飛行路線就能明顯感受到區域的緊張。按照往例,這班航班會應該經過以色利上空、抵達安曼,但它往更南方飛行,繞過加薩走廊,飛越埃及上空後,才北轉飛抵約旦首都安曼。到達目的地,先是鬆了一口氣,但也就只有那麼一個瞬間。因為人到是到了,卻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的行李因為轉機時間被壓縮,沒有隨班機抵達,我們成了行李孤兒。為了接下來不發生意外,像是行李失蹤這樣的荒唐事,我們決定先留下來等待。但我們也沒有閒著,而是離開機場就地採訪,尤其出發前就知道約旦民眾對加薩醫院遭到轟炸高度不滿,早在以色列和美國大使館外抗議。
我一踏出機場,最醒目的是安曼機場外的幾面大幅約旦國旗,全部降半旗;經詢問之後,得知是為了悼念加薩醫院被轟炸、數百名巴勒斯坦平民不幸罹難。約旦人口約1100萬,其中95%為阿拉伯人,當中500至600萬人更是巴勒斯坦裔。另外,約旦也是巴勒斯坦難民最大的接收國。無論是宗教、地緣,還是歷史的連結,約旦民眾在心態上都是跟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的。儘管,約旦與美國是盟友關係,但這並不妨礙約旦民眾心中反以、挺巴的情緒。
 我們一邊打聽行李下落的同時,一邊朝阿曼市中心、Odeon Theatre附近前進。由於得知當天下午,那條街道上將出現大批民眾聚集聲援巴勒斯坦。一抵達,我們便發現沿街有不少攤販發戰爭財,早已沿街販售巴勒斯坦國旗,而民眾也在周五禮拜結束後,開始往街道上聚集。現場維持秩序的警察全副武裝,但仍與示威民眾保持約50公尺的安全距離,反正抗議民眾走他們的,只要不出太大亂子就好;現場外媒則我們,及南韓MBC新聞台(後來隔天約旦同樣也有類似抗議、其他西方媒體才陸續抵達)。
這些示威民眾之所以會聚集在此,主要是因為過去兩天,曾到以色列和美國大使館外抗議,還差一點縱火,因此使館區現在已經不允許民眾聚集(我們也抽空到兩個使館附近採訪,周邊方圓幾百公尺早已經是數輛遊覽車的特警、數不清的便衣警察、還有輪型裝甲警用防暴車,維安滴水不漏);他們原本要前往看得到死海的邊境、面對耶路撒冷抗議,但那裡周邊同樣被封路。他們最終只能選擇到市中心聚集。
看到我們這些外媒,抗議群眾的態度是相對友善的,不斷的讓位給我們到人群中採訪、連線。隨機訪問民眾,都說「無法接受加薩醫院被轟炸,更認為是以色列做的」,甚至對著鏡頭說出「哈瑪斯不是恐怖組織,他們代表了巴勒斯坦民眾的聲音」。還有不少人直接走向我們,主動表態希望被採訪,眼神更是透露出一種「終於有人要聽取他們的聲音」的迫切期待。現場的民眾揮舞兩種國旗:約旦國旗和巴勒斯坦國旗,最大的差別就是前者有一顆白七角星,長得特別像是因為都參考了1917年出現的阿拉伯起義旗。現場民眾大多揮舞著巴勒斯坦的國旗,不斷的在我連線期間在我後方展示巴勒斯坦國旗,還主動的讓出一個小圈圈讓我和攝影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在他們之間拍攝。
不過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對著鏡頭講話差不多要結束時,身旁有一名年約5-6歲的小孩,或許看到大人們群情激憤,也激動著揮舞巴勒斯坦國旗,甚至還拿著這幅國旗直接往我攝影機的鏡頭前揮。小孩也許是想展示國旗、或是覺得好玩,卻擋到鏡頭了,但我和攝影當下不便勸阻,畢竟我們也不好撇開他國國旗。可下一秒這小孩和他的國旗就被他父親直接拎走,之後小孩的父親用我聽不懂的阿拉伯語,以極為嚴厲的口氣訓斥小孩,差一點沒海扁他,肢體語言大概能推測就是不要妨礙記者工作,小孩則是一臉無辜狀。當下更能貼切感受到他們作為聲援巴勒斯坦的民眾,多渴望自己聲援的聲音可以被聽見。
而讓我感受到約旦人對巴勒斯坦支持程度的事件還不只這一樁,最讓我覺得訝異的竟然出現在機場。
前情提要:TVBS直擊以巴採訪後記Part1:準備出發、為何不進加薩理由曝
這一趟並不順遂,一點也不。前往伊斯坦堡的班機因故必須繞遠路飛行,導致延遲抵達。很感謝飛機上的其他客人讓路讓我們優先下機,而下了飛機就在伊斯坦堡機場狂奔。大腦還無法感受到異國的氛圍,眼睛也沒空亂看,單單搜尋著登機門的入口。在哪?在哪?千鈞一髮,我們才終於趕上前往約旦阿曼的班機。
光是從飛機的飛行路線就能明顯感受到區域的緊張。按照往例,這班航班會應該經過以色利上空、抵達安曼,但它往更南方飛行,繞過加薩走廊,飛越埃及上空後,才北轉飛抵約旦首都安曼。到達目的地,先是鬆了一口氣,但也就只有那麼一個瞬間。因為人到是到了,卻碰到一個棘手的問題:我們的行李因為轉機時間被壓縮,沒有隨班機抵達,我們成了行李孤兒。為了接下來不發生意外,像是行李失蹤這樣的荒唐事,我們決定先留下來等待。但我們也沒有閒著,而是離開機場就地採訪,尤其出發前就知道約旦民眾對加薩醫院遭到轟炸高度不滿,早在以色列和美國大使館外抗議。
我一踏出機場,最醒目的是安曼機場外的幾面大幅約旦國旗,全部降半旗;經詢問之後,得知是為了悼念加薩醫院被轟炸、數百名巴勒斯坦平民不幸罹難。約旦人口約1100萬,其中95%為阿拉伯人,當中500至600萬人更是巴勒斯坦裔。另外,約旦也是巴勒斯坦難民最大的接收國。無論是宗教、地緣,還是歷史的連結,約旦民眾在心態上都是跟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的。儘管,約旦與美國是盟友關係,但這並不妨礙約旦民眾心中反以、挺巴的情緒。
這些示威民眾之所以會聚集在此,主要是因為過去兩天,曾到以色列和美國大使館外抗議,還差一點縱火,因此使館區現在已經不允許民眾聚集(我們也抽空到兩個使館附近採訪,周邊方圓幾百公尺早已經是數輛遊覽車的特警、數不清的便衣警察、還有輪型裝甲警用防暴車,維安滴水不漏);他們原本要前往看得到死海的邊境、面對耶路撒冷抗議,但那裡周邊同樣被封路。他們最終只能選擇到市中心聚集。
看到我們這些外媒,抗議群眾的態度是相對友善的,不斷的讓位給我們到人群中採訪、連線。隨機訪問民眾,都說「無法接受加薩醫院被轟炸,更認為是以色列做的」,甚至對著鏡頭說出「哈瑪斯不是恐怖組織,他們代表了巴勒斯坦民眾的聲音」。還有不少人直接走向我們,主動表態希望被採訪,眼神更是透露出一種「終於有人要聽取他們的聲音」的迫切期待。現場的民眾揮舞兩種國旗:約旦國旗和巴勒斯坦國旗,最大的差別就是前者有一顆白七角星,長得特別像是因為都參考了1917年出現的阿拉伯起義旗。現場民眾大多揮舞著巴勒斯坦的國旗,不斷的在我連線期間在我後方展示巴勒斯坦國旗,還主動的讓出一個小圈圈讓我和攝影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在他們之間拍攝。
不過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對著鏡頭講話差不多要結束時,身旁有一名年約5-6歲的小孩,或許看到大人們群情激憤,也激動著揮舞巴勒斯坦國旗,甚至還拿著這幅國旗直接往我攝影機的鏡頭前揮。小孩也許是想展示國旗、或是覺得好玩,卻擋到鏡頭了,但我和攝影當下不便勸阻,畢竟我們也不好撇開他國國旗。可下一秒這小孩和他的國旗就被他父親直接拎走,之後小孩的父親用我聽不懂的阿拉伯語,以極為嚴厲的口氣訓斥小孩,差一點沒海扁他,肢體語言大概能推測就是不要妨礙記者工作,小孩則是一臉無辜狀。當下更能貼切感受到他們作為聲援巴勒斯坦的民眾,多渴望自己聲援的聲音可以被聽見。
而讓我感受到約旦人對巴勒斯坦支持程度的事件還不只這一樁,最讓我覺得訝異的竟然出現在機場。
前情提要:TVBS直擊以巴採訪後記Part1:準備出發、為何不進加薩理由曝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