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搭上「泰坦號」死亡潛艇的,大多是名人、富豪。不過英國富豪布朗,原本也報名參加,他已經支付了大約31萬台幣的訂金,後來覺得有安全疑慮,行前臨時退出,沒想到因此撿回一命。專家表示,「泰坦號」獨特的圓柱狀外形,加上因成本考量,決定採用碳纖維結構,反而增加深海解體的風險。
英國記者找到跟泰坦號相似,約6公尺長的潛水器,內艙狹窄到一個人都嫌擠,泰坦號上的5個人就是在這種環境喪命。
CNN記者TomForeman:「目前找到尾段外殼殘骸,還有前端的外罩部分,還有這邊底下的相似結構,調查員人依此研判,潛水器前後兩端都被炸開。」
海洋之門打造的「泰坦號」,有著獨特圓柱狀外形,專家說表面積過大,到處都有解體風險。
CNN記者TomForeman:「泰坦號不是是圓球體,不像其他深海潛水器設計,有很多潛在的問題點,像是觀景窗的玻璃,這裡的栓接之處還有這裡,還有柱狀結構外緣。」
絕大多數深海潛水器都採用球體,就是為了平均分散來自四面八方水壓,甚至能相互抵消,反觀圓柱體結構不對稱,導致前後端受壓不均影響穩定性。
另外泰坦號的主體結構,不是潛水器常見的鋼或鈦合金,而是這種黑色的碳纖維複合材料,當結構出現裂縫,金屬能彎曲不至於斷裂,但在碳纖維延展性與強度不足,小裂痕久了變成毀滅性粉碎。
澳洲退伍潛艇指揮官FrankOwen:「碳纖維不像金屬材料,具有彈性恢復能力,碳纖維說斷裂就斷裂。」
「海洋之門」曾說選碳纖維,就是因為成本較低,但複合材料終究不是金屬,難以估算使用壽命期限,每次下水產生的「周次疲勞」,會經年累月惡化卻難察覺,深海探險經驗豐富的,電影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麥隆直言,他根本不敢用碳纖維。
CNN記者GabeCohen泰坦哀悼:「我採訪時非常震驚,潛水器的技術相當簡易。」
先前採訪過泰坦號的CNN記者也傻眼,如此精密的深海載具,竟用市售遊戲搖桿來操縱,本來也報名搭乘的英國富豪布朗,看了嚇到直接要求退款,因此逃過一劫。
英國富豪ChrisBrown:「他們用工業管架當穩流器,用遊戲主機搖桿駕駛控制,有如非商用DIY製造。」
海洋之門CEO拉許:「配重塊緊急時都能拋下,讓潛水器浮上水面。」
海洋之門CEO拉許:「我記得麥克阿瑟將軍曾說,人們會因你打破規則而記住你,我打造泰坦號也『打破些規則』。」
在宣傳影片上拉許總是自信滿滿,不諱言泰坦號打破很多「規則」,特立獨行的風格自然飽受爭議。
海洋之門CEO拉許:「某種程度來說安全就是浪費,你想要安全就別起床了,別開車什麼都別做,你怎樣都會有風險,這是風險跟報償的問題,我可以打破規則兼顧安全。」
拉許自認技術領先業界,任何人都沒資格認證他的心血結晶,事前業界聯名寫信警告拉許,用「災難後果」這麼嚴重的措辭,他還是充耳不聞。
鐵達尼號導演詹姆斯卡麥隆:「事前忽視這麼多警告,潛水器也沒經過認證,業界許多人曾致函海洋之門,警告可能會發生災難。」
泰坦號的命運,跟原本要去看的鐵達尼號一樣,號稱永不沉沒卻都悲劇收場。
CNN記者:「鐵達尼號殘骸躺在水下近4000公尺,寒冷的大西洋海床上,藏身漆黑難以觸及的深度,花了70多年才找到殘骸。」
20多年前電影熱映,激起世人的強烈好奇心,「海洋之門」2021年開始載客看殘骸,一趟要價750萬台幣,讓有錢人前仆後繼以身犯險。
鐵達尼歷史學者CraigSopin:「神祕感讓大家都想接近鐵達尼號殘骸,想到現場眼見為憑。」
專家認為泰坦號的意外,阻止不了人類的癡迷好奇,殘骸觀光還會繼續茁壯,但監管機關勢必介入納管,確保不再有人命喪鐵達尼。
◤最新車壇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