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氣候變遷,或許可以從日常生活的環境教育做起,台灣有一群人,組成環境友善種子工作團隊,從幼童、國小學生扎根教育,帶小朋友到海邊淨灘,透過身體力行,了解海洋被汙染的情形,從小培養環境意識。
友種海洋推廣講師廖敏伶:「這個椰子可分解嗎?可分解,所以這個我們不要撿喔。」
小朋友認真聽講,要到海邊淨灘之前,有很多細節要注意。
友種海洋推廣講師廖敏伶:「你仔細看喔,在寶特瓶下方,會有回收標章寫1號的,這一個,這個是我們要撿的。那如果沒有寫1號回收標章的話,我們就不撿到寶特瓶的分類袋,請丟到一般海廢的類別。」
這群六年級小學生都是基隆在地人,對海洋不算陌生,但實地參與和平島淨灘是頭一遭,講師們必須先教育他們淨灘須知,接著讓孩子們穿上螢光背心、雨衣,開始執行淨灘任務。
基隆市堵南國小老師辜贈憓:「你不要覺得只有那個,比較大的瓶子才是海廢,這些小東西都是海廢,你們兩個回來。」
基隆市堵南國小學生:「老師,我懷疑這個還可以用的感覺。」
儘管在課堂上學過相關知識,學生們實際親眼看到這些,不應該出現在海邊的垃圾,還是很衝擊。
基隆市堵南國小學生周澤宇:「我剛剛撿到打火機,(你覺得為什麼會在這邊看到打火機?) 應該是有人在海邊抽菸然後就亂丟。」
基隆市堵南國小學生蕭璽恩:「我撿到一隻拖鞋,還有非常多隻藍白拖,我以為這些人類用的東西,它不會出現在海裡面,或是沙灘上面,應該都是穿回家或是直接丟在垃圾桶。」
基隆市堵南國小老師辜贈憓:「我們就是其實離海洋很靠近,我不希望孩子對海洋的感覺,只是去海邊玩,然後就這樣而已,我是希望說孩子能夠瞭解到,我們的大自然其實有很多的層面,是受到破壞的這樣,但是有時候在教室裡面,用投影片和影片教,真的不如直接到現場,看到那個狀況這樣子。」
基隆和平島長期受到東北季風影響,總是堆積許多海洋廢棄物,這些常見的寶特瓶、浮球、漁網,來源不是只有台灣本地,從包裝字樣、國碼觀察,來自印尼的洗面乳、對岸的飲料空瓶統統有。
友種自然中心部品牌經理李盛傑:「這個是浙江浮球,這也是我們撿到,最大宗的海洋的漁業廢棄物,我們淨灘的時候就有發現一件事情,絕大部分的垃圾,大致都是來自生活中製造的垃圾,所以海洋廢棄物其實跟我們生活非常息息相關的,所以我們都希望透過淨灘這個課程,讓大家可以去反思,我們跟海洋廢棄物有什麼樣的關係,其實我們都要從源頭開始減量,才有辦法解決我們今天看到的問題。」
主導淨灘活動的環境友善種子工作團隊,創立於2010年,成員大多由環境教育、生物、森林相關研究所畢業,是一群想為環境教育散播友善種子的夥伴,取諧音「有種」之意,開創多樣環境教育服務,執行長王書貞是團隊的靈魂人物。
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友種在13年前的時候,就決定成立一個社會企業的形式,然後我們自己也認為就是,用教育能夠有機會去改變社會,然後也可以去創造更多的,不管是學生啦,或者是公民,或者是企業,可以共同關注一些環境的議題。」
友種的環境教育,依照不同年齡層有不同教學策略,幼兒和國小低年級生以繪本形式教學,中高年級生有議題討論,國高中生結合公民科學家的內容,以和平島海洋教育來說,每年有上千位孩子參加淨灘活動,活動後的反思,是最可貴的。
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所以很多的學生,他們也都會有一些些感觸是,那我不要再用一次性的杯子了,就是他們喜歡喝冷飲、飲料的時候,他們可不可以就是,自己帶環保杯去裝飲料,我覺得這些都是他們體驗完之後,給我們的一些回饋,我覺得這是我們覺得,做這件事情,一直堅持這13年來還滿重要的一個信念吧。」
這幾年友種也和企業合作,由企業出資贊助,設計環境教育課程。
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舒潔啦、金百利克拉克、還有利樂包裝或艾瑪絲,他們想要去談的是森林永續的議題,這些企業可能就妥託我們友種,去設計到學校的推廣課程,讓大家認識FSC(森林驗證) 。」
環境友善種子執行長王書貞:「我覺得最近比較有趣的另外一個案例就是,我們跟群創光電,他們的群創基金會,合作了另外一個淨零的課程,因為淨零,可能很多的學生他們會說,原來我們的溫室氣體
不是只有二氧化碳而已。」
回到和平島的淨灘現場,20名師生一小時清出31.5公斤的垃圾,其中有74個寶特瓶,友種堅信環境教育往下扎根,將淨零綠生活的概念推廣到全台,散播更多環境教育的種子,集結更多力量,就能共同守護台灣這片美麗土地。
TVBS記者林芳穎:「我們看到其實今天在基隆,是陰雨綿綿的天氣,但是這一群小朋友,他們還是不畏風雨,完成了這一次完美的淨灘活動。」
基隆市堵南國小師生:「守護海洋母親 有你有我。」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