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強化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台灣環球晶圓今天宣布擬斥資50億美元,在德州設立20多年來美國境內首座晶圓廠,但補助半導體業的「晶片法案」在國會卡關不利計畫實現。
華爾街日報報導,環球晶圓計劃在德州謝爾曼(Sherman)設廠,創造多達1500個就業機會,有助美國晶片製造產業拓展版圖。但公司高層說,設廠計畫需要包含在「晶片法案」(CHIPS Act)內的補助金。聯邦參眾兩院領袖近幾個月為這項法案爭執不下。
環球晶圓總經理英格蘭(Mark England)說,如果「晶片法案」沒通過,公司將轉到成本低很多的韓國設廠。
報導寫道,環球晶圓如在德州設廠,將有助美國強化先進半導體國內生產,提供英特爾(Intel)與台積電等企業相關材料,減少依賴進口。這些半導體大廠都已承諾砸錢在美國設廠製造晶片,滿足半導體旺盛需求,緩解汽車等產品生產受阻的缺貨情形。
環球晶圓說,美國現有矽晶圓產能僅能滿足2025年預估國內需求的20%,而且這些晶圓將不適合英特爾、台積電及三星(Samsung)新廠計劃製造的部分先進晶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提到,韓國、日本與歐洲聯盟(EU)成員國都提供大量補助金,確保消費、工業及軍事產品所用晶片供應穩定,「晶片法案」通過有迫切必要性。
雷蒙多形容,美國處在半導體供應鏈的「轉捩點」。
她說:「要嘛美國成為大贏家,能吸引一些公司來設廠;如果國會未來幾週不通過『晶片法案』,美國就會成為大輸家,因為這些公司將投入其他國家懷抱。」
「晶片法案」將提供約520億美元強化美國半導體產業,但聯邦參眾兩院領袖試圖化解去年參議院通過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on Act)及眾議院版本美國競爭法(America COMPETES Act)間的差異之際,這筆資金前途未卜。
民主黨人將這項立法描繪成替美國消費者抑制通貨膨脹的努力重心,聲稱這筆資金有利於控制半導體短缺所導致汽車等產品售價飆漲的現象。
聯邦參議院的美國創新與競爭法去年在民主、共和黨支持下通過。眾議院的美國競爭法包含共和黨人反對的貿易、氣候變遷及人權議案,以些微差距表決過關。
「晶片法案」立法進度令人憂心,促使英特爾上週通知國會議員與官員,俄亥俄州新廠動土典禮無限期延後,反映業界對國會立法充滿變數的灰心。
英特爾發言人莫斯(Will Moss)說,公司仍計劃在俄亥俄州設廠,動工時程尚未延後。英特爾1月宣布這項設廠計畫,擬投資至少200億美元,預計今年底動工,2025年開始生產。(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