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季於瑞士達沃斯(Dovos)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今年因疫情延後至5月23日展開,今(25)日談論到了日漸加劇的氣候變遷議題與糧荒危機。環境學家與美中氣候特使均倡議,應推動能源節構轉型,並打造可持續性糧食生產系統。
2021年全球有400多個氣象站打破了單日的歷史最高溫記錄,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氣候如熱浪、乾旱、洪水和颶風等,正肆虐我們的大自然。《巴黎氣候協定》設定的溫控目標為1.5℃,但若依照當前的氣候政策,本世紀結束前世界將升溫2.7℃。因此,會談中的專家們認為全球須落實COP26(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的承諾,以守住升溫臨界值1.5℃為目標,並敦促各政府提出減碳期程與積極路徑。此外,人類在面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巨變中,農業與糧食生產可謂是受災第一線。隨著氣溫逐年上升,海洋酸化與不尋常的極端氣候,已經對於人類飲食結構造成莫大的影響。與人類飲食息息相關的動植物生態,也深受溫度上升所害,百萬生物面臨滅絕,嚴重減少生物多樣性。
推動能源結構轉型
WEF主席布倫登(Borge Brende)表示,作為全球兩大碳排大國,美國和中國對於氣候變遷採取的行動攸關於整體的成敗。
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凱瑞(John F.kerry)指出,有20個國家製造全球80%的碳排,只要那幾個國家的公私部門通力合作,就能有效遏止暖化。而每年有1500萬人因空汙死去,必須尋找化石燃料的替代方案、推動再生能源達成淨零排放、提高能源應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例如使用太陽能來去碳化、使用綠色氫能、利用碳捕捉技術製造產品等等。
中國氣候應變特使解振華則表示,中國近年積極推動綠色發展、例如成立碳中和領導小組、構建1+N體系實現雙碳目標。在能源結構轉型上,中國近年煤炭比重下降到56%,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總容量至10億千瓦,風電跟光電各占3億;連續7年,中國用於可再生能源投資超過1000億人民幣,逐步取代化石燃料為主的能源系統跟電力結構。在交通領域上,中國電動汽車生產銷售量世界第一;在綠色面積上,中國占全球25%以上,未來還承諾要再種700億顆樹。
此外,全球第三大軟件公司,賽富時企業行政總監班尼奧夫(Marc Benioff)也提到了私人部門在對抗氣候變遷的參與。他透露年輕人創業應重視環境保育,實行環境資本主義;賽富時會以身作則,持續淨零承諾,減少生產過程碳足跡。
打造可持續性糧食生產系統
全球糧食生產和氣候變遷密不可分;糧食體系極為仰賴碳排和水資源灌溉,至少70%水資源及30%溫室氣體用於糧食生產,而1/3的甲烷排放也來自糧食生產,甲烷對於環境的污染比二氧化碳還嚴重20~40倍,可見目前的糧食製造模式正對環境造成沉重負擔。
此外,極欲大量生產糧食而忽略保育環境,反而變向產生脆弱的糧食體系。乾旱導致大量地區無法畜牧,甚至野生動物也因找不到水源而死亡。如今的糧食只能餵飽30億人,有10億人營養不良,在過去2年增加三倍。
帝斯曼企業首席執行官蔓切(Geraldine Matchett)呼籲,應打造可持續性糧食生產系統;例如實施可增強生產力且具彈性的糧食生產方式,多吃氣候抵禦力糧食。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