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疫情後的日常,出門進到任何公眾場所,都需要進行實聯制,因此都至少會見到一個以上的QR CODE(二維碼)。QR CODE其實是由日本的工程師原昌宏(Masahiro Hara)所發明,每一個QR CODE都可以挾帶龐大資訊,不過原昌宏也透露,QR CODE的發明最初用意為何。
綜合日媒報導,「QR CODE之父」原昌宏在Denso Wave任職,該公司為世界第一大的汽車零件公司電裝(DENSO)的子公司,在QR CODE被發明出來之前,該公司是利用條碼來追蹤汽車零件,不過一個條碼只能轉換20個文字、數字字元的資訊,因此若需要更多產品資料,就必須要有更多條碼,這就導致每次運輸一個商品,都必須要讀到8至10個條碼,若碰上送貨旺季,可能就會有多達數千個條碼要掃描,這就會讓工作效率低下,更讓一線人員感到疲憊。
更多新聞:實聯制維持到明年!「繼續掃意義不大」 專家解釋原因
更多新聞:陸女團自洩手機二維碼 粉絲一掃驚見「親密合照」崩潰
QR CODE的三個角落會有設置「回」字的圖樣,這是為了可以當旁邊出現其他圖案或字元時,可以區隔出「代碼」與「非代碼」的機制,這樣的定位圖案是QR CODE專有的特色,此外,不同尺寸的QR CODE可以乘載不同的資訊量,最多可容納到7000多個數字、4000多個字母及1800個日本漢字,讓效率可以大幅提升。現在QR CODE已經被廣泛運用,可以說是當代的重要發明。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