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選出香港行政長官(特首)的選舉委員會將於19日改選,選出1500名委員;在北京方面嚴格實施「愛國者治港」的方針之下,被視為「反中亂港」的傳統泛民主派缺選。
經過「反送中」運動的衝擊及北京中央強力介入後,香港3大選舉將於本月起陸續登場,首先是選委會選舉於本月19日舉行,接著立法會選舉於12月19日投票,特首選舉則於明年3月27日進行。
在新的選舉制度下,選委會由5個大界別組成,各有300名代表,分別是工商、金融界;專業界;基層、勞工和宗教等界別;立法會議員、地區組織代表等界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和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界。
每個大界別又細分為許多細小界別,而頭三個大界別的投票人都是團體代表,即以團體或公司名義投票,沒有個人;後兩個大界別的投票人則為個人,沒有團體票。
綜合媒體的報導,臨近選舉,選委會除了港區人大代表、政協及立法會議員當然議席外,已有603人在沒有競爭下自動當選。
在眾多細小界別中,只有13個界別因候選人多於選委席位而需要投票,由412人競逐364席。
換言之,本週日選舉只選出364名選委,另有數十個立法會議員當然席位有待立法會選舉後確定,其餘選委人數大致塵埃落定。
由於缺少泛民人士參選,本屆選委會選舉的氣氛顯然不及往屆熱烈。
不過,也許是為了表現問責精神,以及令選舉不太冷淡,本屆一些候選人或當然選委包括港區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上週紛紛擺設街站,向途人派發傳單,說明自己的政綱。
根據北京中央通過的香港完善選舉制度,本屆選委會除了由原先1200人增至1500人及依舊選出特首外,還會在年底的立法會選舉中互相選出40名議員。
因此,立法會議員也由原先的70人增至90人。
香港主權轉移以來,泛民一直譴責本地的選舉制度為「鳥籠政治」,但它也一直參加選委會等選舉,藉此進入管治架構,以改變香港的政治生態。
在2016年底的選委會選舉中,泛民獲得327席,是歷屆最好的成績,而當時選委只有1200人,泛民選委因此被視為「造王者」,即雖然未能票數選出自己陣營的特首,但可以左右建制派候選人的選舉結果。
不過,近年來,在當局嚴格執行國安法及公職人員宣誓條例後,泛民不少核心人物已被捕,另有不少團體自行解散,比如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未能派人參選。
即使剩下的少數泛民人士有意參選,比如熱血公民的立法會議員鄭松泰,但最終也被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委員會裁定不符資格,即時喪失立法會議席,也未能以立法會議員身分成為當然選委。
資審會是新成立的法定組織,被視為北京中央阻止「反中亂港者」參選的利器。
資審會主席、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上月底宣布對選委會參選人的資格審查,其中兩人不符合遵守基本法及效忠香港的資格,包括鄭松泰,其餘1496人獲裁定資格有效。
在資審會的嚴格審查下,被視為「反中亂港」的泛民人士大概也會缺席立法會選舉,只有那些被北京視為「忠誠反對派」的人可以參選。(中央社)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