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畫下句點,砸下大約30億美元建造的八個場館,未來何去何從也成為焦點。以2012年的倫敦奧運場館為例,其實在建造前就先考慮到當地的使用狀況,比賽結束後奧運園區就變身為伊莉莎白女王公園,除了是社區民眾的休閒空間,也成為足球俱樂部的主要比賽場地,打破奧運過後變成蚊子館的魔咒。
從宣布奧運在倫敦舉辦的一刻,倫敦東部的史特拉福區,就展開了不同於以往的命運。
倫敦資產發展公司 杜鐸:「如果時間重回2005年贏得舉辦權當時,這個區域是完全不一樣的,有一些工廠,有些房舍,但有很多地區,你一點也不想前往,有火車站,還有大型電塔,遍布整個場地的高壓鐵塔。」
這一大片工業區重新打造,就連土地都經過專業處理,包括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倫敦碗,就是這樣在奧運開幕前誕生。歡呼聲落幕後的未來走向,其實也在當時場館的建造規劃當中。
利河谷公園官員 道森:「我認為針對奧運資產的首要焦點,就是確保這些場館在2012年光榮的兩個星期過後還能繼續留給當地社區,給這個區域、這個國家繼續使用二十到三十年。」
水上運動中心就是最好的例子,場館能容納大約2800人, 奧運期間利用臨時搭建的鋼架,把座位增加到1.7萬個。比賽後拆掉鋼架,就能符合當地實際使用的需求。
利河谷公園官員 道森:「避免踏錯腳步是重要教訓,如果沒有正確設計這些場館去設想容納的觀眾數量,這勢必會成為大而無當的蚊子場館。」
2012年成立的倫敦資產發展公司,就是負責把奧運場館,改造成當地民眾需要的樣子。從奧運園區搖身一變,成為伊莉莎白女王公園。
倫敦資產發展公司 杜鐸:「至於在這裡有一座兒童遊樂場,全新的兒童遊樂場,在奧運期間是一處露天空間,有麥當勞、洗手間,還有紀念品販賣中心,(所以現在看到的植物當時都不在這裡?)當時沒有任何植栽,都是在2014年重新開放奧運公園時種植的。」
倫敦奧運的14座新場館,有8座重新利用。水上運動中心開放當地民眾付費使用,媒體中心擴建成辦公大樓,攝影棚也改租給電視台。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主場館,則是用來舉辦英國人最喜歡的體育賽事。
倫敦資產發展公司 加娜:「我們都知道如果要讓場館能夠永續長期經營,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租戶來完成,顯然夠給力的租客通常就是足球俱樂部,但也意味需要大筆投資來改造場館,以便舉行足球賽以及其他活動等。」
即使轉型了,也沒辦法穩賺不賠,儘管不像其他舉辦城市,奧運場館最後只能淪為蚊子館,但這些體育場館實際上的盈餘,也沒有想像中來的豐厚。
利河谷公園官員 道森:「如果(場館)有財務上的挑戰,其實所有場館都有,只是各有不同的挑戰,我認為重點還是在怎麼經營主場館,作為伊莉莎白女王公園的重要核心,我認為大家都能從中受益。」
去年因為疫情,場館收入就下降三成。幸好也因為防疫封鎖,減少很多活動舉辦費用的支出,為納稅人節省高達740萬英鎊,將近2.9億台幣的經費。但隨著倫敦完全解封,園區附近的建設開始追趕進度,倫敦資產發展公司對前景保持樂觀。期待伊莉莎白女王公園能打破魔咒,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能長久營運的奧運場館。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