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偉華
【台灣銀行家】一場新冠肺炎,重塑了全球貿易。許多關鍵產業鏈轉移回母國,或分散至其他地區,加速區域性供應鏈的發展,台灣金融業應趁此機會順勢落實雙語國家政策,挖掘發展的潛在機會,開拓國際化大道。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不只衝擊各國經濟、就業、就學、旅遊生活等,更讓許多國家深刻體會到因為生產過度集中、依賴單一市場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未來各國在供應鏈調整上,不再只是追逐可以製造出更低成本的產品,轉而注重且更強調風險的分散,尤其是關鍵產業鏈,各國更積極引導產業移回母國,顯而易見,「出中國記」的潮流勢不可擋,且各國政府正在有計畫地進行中。
區域性供應鏈加速發展
根據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指出,新冠肺炎將從基本面重塑全球貿易,歸因於此波疫情危機,讓各國企業有所警覺,希望降低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性。EIU發布的報告顯示,疫情將逆轉全球化,並將加速區域性供應鏈的發展。其實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中國在全球貿易和供應鏈逐漸掌握主導地位,跨國企業紛紛利用中國在生產及需求上所提供的貿易機會,展開新一波的全球化浪潮。報告中指出,疫情不但可能暫緩全球化,甚至會逆轉,換言之,肺炎疫情將使企業遷移部分供應鏈,催生出一個以減少依賴中國為重點,且更為多元化的亞洲區供應鏈網絡。
新疆棉事件加速經貿秩序改變
今年3月沸沸揚揚的新疆血汗棉事件,起因於國際社會關注新疆維吾爾族人遭壓迫之際,瑞典跨國時裝海恩斯莫里斯(H&M)2020年承諾停止採購新疆棉,但隨著中國民族主義情緒高漲,今年3月網民發起抵制H&M,北京當局推波助瀾,讓中國抵制反新疆棉的西方品牌,逼迫這些國際大牌表態,背後代表的是擁有14億人口的中國消費市場,或是重新檢視供應鏈的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北京試圖逼迫國際品牌選邊站,業者又面臨人權團體壓力,越來越難兼顧歐美與中國市場。此事凸顯倚重中國原料與製造的國際服飾廠牌如今面臨重大難題,複雜度遠高於剝削窮國勞工引發的聲譽危機。
從新疆棉事件不難看出國際經貿新秩序正在悄悄改變;主要是以市場經濟、比較利益分工為基礎的國際經貿秩序,在近年受到很大的挑戰,過去川普政府展開以大幅提高關稅為始的美中貿易戰,到後來貿易戰發展為科技戰,美國對中國祭出多項鎖喉的技術管制或人才交流限制,一場由美國主導的新供應鏈正在快速成形,包含日本、印度、澳洲等國在內的新供應鏈明顯針對中國而來,同時迫使全球企業一定程度地選邊站,理所當然嚴重影響台商的運作,以及我國金融業在海外藍圖以及國際化的發展。
在先前的反送中事件,西方品牌勉強保持沉默以維持中國市場經營,但在此次的新疆棉事件中,擁有品牌的西方企業已陷於維護普世價值與維護中國市場的兩難困境,很明顯是,若將就中國市場,品牌價值勢必受到傷害,但要維持品牌價值,就得放棄中國市場。
著眼中國以外之國際市場,實施雙語政策將是台灣必要的敲門磚,對於新供應鏈的形成,同樣要積極進取,特別是成功防疫的台灣經驗創造了我們的黃金時刻,同樣讓台灣在世界的能見度大增。未來面對詭譎多端的國際情勢尚不知往何處發展,但能確信的是,唯有將台灣金融業體質打穩了,順勢將雙語國家政策真正落實,挖掘出雙語國家下金融發展之潛在機會,並藉此拓展金融發展服務,才是迎接金融國際化的關鍵。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