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金融業永續轉型新旅程 銀行需重視放貸的每1塊錢

作者 黃正忠
發佈時間:2020/10/06 15:14
最後更新時間:2020/10/06 15:14
世界能不能永續,銀行業事關重大。(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世界能不能永續,銀行業事關重大。(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台灣銀行家】在Edelman的全球信任度大調查(Edelman Trust Barometer 2020)結果中,金融服務業是所有受調產業中各界信任度最低的行業,銀行業在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領域上戒慎恐懼的時代已經來臨。世界能不能永續,銀行業事關重大!

不可預期卻會大肆傳染的COVID-19病毒疫情,正在讓全球經歷一個「封、重啟、再封」的慘痛過程。大流行初期,只想保經濟而遲遲不能斷然採取封城防疫措施的國家,無一幸免受害最慘;疫情趨緩之際,只想保經濟而迫不及待解封的國家,無一幸免受害仍然最慘。過去的線性經濟與石油經濟時代,人們輕忽了保衛環境與社會,而COVID-19疫情充分證明,在21世紀要能保有經濟的繁榮富庶,就必須先保衛環境與社會才有機會。

 

抗暖化,沒錢萬萬不能

氣候變遷的災難並未因為疫情而停歇,根據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在夏威夷Mauna Loa氣候監測站2020年7月6日發布的數據,今年6月,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416.39ppm,與〔圖1〕所示,過去3年每年9月的二氧化碳濃度相較,成長之快超過人們想像,距離450ppm暖化2度C的活命線,差距僅33.61ppm。許多人都以為,COVID-19病毒造成的疫情使經濟活動大為減少,減碳的壓力自然就會降低,氣候變遷的狀況應該大為好轉,其實不然。

從〔圖1〕可見,大氣中的碳排放濃度每年平均增加2.64ppm左右,若人類在地球上再不積極減碳,我們距離暖化2度C的大災難,只剩下不到13年。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假議題,而是我們必須在15年內減碳50%的警鐘。
 

圖一。(圖/台灣銀行家)

要達成2015年巴黎協定控制升溫1.5至2度C的目標,須同時仰賴各產業的減緩作為(mitigation)與調適作為(adaptation),這個「仰賴」沒錢萬萬不能。氣候變遷下21世紀要活命,每年全球的調適成本將在2030年達到1,400至3,000億美元的規模,而減緩所需的資金,則是未來30年每年至少1至2兆美元。然而,作為低碳轉型的促進賦能者(enabler)――金融業目前所提供的資本,遠低於氣候變遷下的逃命與活命需求。世界必須改變才有活路,銀行業在2008至2010年金融海嘯衝擊下啟動了ESG全球思潮,而在2020年肺炎疫情衝擊下,有了責無旁貸的新使命以及轉型永續的新旅程。

為確保金融業落實企業社會責任,銀行公會於2014年參考「赤道原則」(Equator Principle, EP)精神增訂授信準則,建議銀行在辦理企業授信審核時,宜斟酌借款戶是否善盡環境保護、企業誠信經營及社會責任。自2015年至今(2020年8月),台灣陸續已有6家銀行正式簽署成為赤道原則銀行(EPFI)。

EP4聚焦四面向,強調氣候變遷與人權

目前銀行所採用的赤道原則為第三版(EPIII),赤道原則協會在2017年宣布啟動改版計畫,開始進行第四版(EP4)的討論,並於2019年11月正式發布,因疫情關係延至2020年10月起正式實施。EP4主要聚焦4個面向,更加強調氣候變遷與人權兩個主題,並進一步釐清指定╱非指定國家之遵循標準及適用性規定等,EP4也提及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生物多樣性、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CFD)等,呼應國際永續發展最新趨勢。

EP4將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列為環境與風險評估階段的必要項目,較高風險的專案應將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實體風險納入評估,包含極端氣候事件,如颱風洪水、整體氣候環境長期的變遷可能造成的影響,高碳排的專案除須執行EPIII,即規定的替代性分析外,亦須評估相關轉型風險,考量所在國家的氣候承諾、相關法規、科技的改變所帶來的潛在衝擊等。

銀行專案融資的風管強化因應氣候變遷行動並非特例,花旗銀行(Citi)、挪威銀行(DNB)、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荷蘭國際集團(ING)、荷蘭銀行(ABN AMRO)、北歐銀行(Nordea)等11間銀行,於2019年6月聯合簽署了針對航運業碳排放量進行管制的倡議――波賽頓原則(The Poseidon Principles)。此原則由銀行、國際海事論壇(Global Maritime Forum, GMF)及航運領導企業共同發起,承諾將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納入對海運船舶的放貸組合評估,以呼應GMF設定在2050年前,將海洋運輸所衍生之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2008年水準之一半的目標。航運業是大幅仰賴商業銀行提供資金的產業,故這項行動意味著銀行成為航運業航向氣候目標的關鍵舵手。

 
波賽頓原則的適用對象包括涉及航運及船舶資產的貸款人、出租人及財務擔保人。目前簽署波賽頓原則的銀行所持有的航運及船舶相關資產總額已達1兆美元,約占全球20%。此原則共包含4項要求:(1)碳密集度評估:簽署銀行必須評估其所代表之航運及船舶相關資產的碳密集度,確認其與全球去碳化的方向及目標一致;(2)當責性:簽署銀行必須採用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IMO)的標準蒐集燃油消耗之相關資料;(3)強制性:所有簽署波賽頓原則後的新商業活動都必須納入管理,並與客戶和合作夥伴簽約;(4)透明性:簽署者必須每年公開揭露相關資產與GMF目標的相符度分數(alignment score)。

逾180家銀行簽署PRB

從專案融資、特定行業(如航運業)融資,到銀行企金、消金全面邁向永續發展,2019年9月的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of Responsible Banking, PRB),成了銀行業加速永續轉型的里程碑。為了支持大規模氣候行動和永續發展,來自49個國家、管理總資產47兆美元(占全球銀行業三分之一)的132家銀行與聯合國在2019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 Climate Action Summit)召開前一天,共同發布PRB。截至2020年8月10日,已有超過180家銀行簽署,數量比108家赤道原則銀行還多。

責任銀行原則共有6條原則,其內容分別為:
1.校準整合(Alignment):將商業策略與SDGs、巴黎協定,及國家和區域的相關發展框架一致。
2.影響力和目標設定(Impact and target setting):持續增加正面影響力,同時減少來自於產品和服務的人為和環境負面衝擊,並為有顯著正面影響力的領域設定與發布目標。
3.客戶合作(Clients and customers):負責任地與客戶合作,鼓勵實踐永續發展,並展開能為現在與下一代創造經濟共榮的經濟活動。
 
4.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主動並負責任地與利害關係人諮詢、議合、建立夥伴關係,以達到社會目標。
5.治理與文化(Governance and culture):藉由有效的治理與有責任的銀行文化履行此原則的承諾。
6.透明度與當責(Transparency and accountability):定期檢視原則的執行狀況,並對正面與負面衝擊,以及社會目標貢獻採取負責且透明的態度。

倘全球務實地推動聯合國SDGs,每年可創造12兆美元的儲蓄和收入,2030年前將創造3.8億個工作機會,由於銀行業在發展中國家提供90%以上的融資,業務涵蓋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範圍,責任銀行原則預計將會號召全球的銀行一起行動,不啻是永續發展融資極為重要的一步,也是翻轉負面衝擊成為正面衝擊的希望。

全球COVID-19疫情至今尚未能有效控制,疫苗的開發與製造也沒有到位的跡象。肺炎病毒來自自然界生物,疫苗中有效的成分勢必也是來自自然界,然包括筆者在內的永續領域專業人士,擔憂能提供有效抑制COVID-19病毒之成分的物種,會不會已在地球上滅種了。生物多樣性損失是生態系失衡的關鍵,也攸關著公衛與傳染性疾病的控制,銀行業的融資業務與生物多樣性的連結,已經開始有了新的發展。
針對物種多樣性訂定明確目標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與自然資本金融聯盟(Natural Capital Finance Alliance, NCFA)於2020年6月共同發表一份名為《不僅是經濟復甦:金融業與物種多樣性目標》(Beyond Business as Usual: Biodiversity Targets and Finance)研究報告,呼籲金融業須盡快針對物種多樣性訂定明確目標,具體原因包括:現今全球約有44兆美元、相當於超過一半之GDP產值,在一定程度上高度依賴於自然環境;人類的經濟行為改變了近75%的地表樣態,整體生態系統的持續退化更是帶來每年至少4,79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包括銀行、機構投資人、保險公司等在內的金融業者,於過去幾年在設定氣候與永續目標上有顯著進展,但在物種多樣性上卻幾乎沒有作為。

該報告以資金流動金額大小、對物種多樣性影響程度等兩大因素為考量因子,列出九大對物種多樣性造成最大危害的產業,呼籲銀行業開始盤點當前金融業務相關的曝險部位,從而訂定融資政策、風管流程、改善目標等。這九大產業分別為:農產品製造、服裝、配飾、奢侈品、釀酒、流通服務、電力、獨立的發電業者與能源交易商、採礦、石油與天然氣開發與製造、石油與天然氣儲存與運輸等。

銀行業原本以為自己是乾淨產業,自己不大量耗能、大量排碳、不耗水、不製造有毒物與大量廢棄物,但是卻沒辦法回答以下的問題:「一塊乾淨的錢放出去,是不是變成一塊乾淨的本金加上乾淨的利息回來?」

在Edelman公關公司的全球信任度大調查(Edelman Trust Barometer 2020)結果中,金融服務業是所有受調產業中各界信任度最低的行業,而且是從金融海嘯後至今每年都如此。利害關係人越來越用放大鏡來檢視銀行業的漂綠(環境領域)或漂藍(永續發展領域),一些銀行大張旗鼓宣布永續金融的目標、獲獎、入選永續指數,卻馬上因為對於化石能源及相關產業的龐大融資規模,被列為全球30大骯髒銀行,銀行業在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領域上戒慎恐懼的時代已經來臨。

世界能不能永續,銀行業事關重大!過去,每放一塊錢出去,都可能是當今世界風險的一部分,很明顯地,這個世界的金融秩序,正在塑造每放一塊錢出去,都必須是當今世界問題解方的一部分。戲早已開唱,主角怎能不上場?

(本文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ervice.tabf.org.tw/TTB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獨家名人娛樂◢

👉藍心湄:單身是選擇 學會4件事活出精采

👉蔡依林、孔劉等男神、女神單身霸氣金句

👉少女心噴發!此生必看「甜寵劇」片單


◤2024女大粉美賞◢

👉華人美妝奧斯卡賞 即日起免費報名中

👉殿堂級美妝賞 美力爆發,無所畏懼!

👉歡迎各式肌膚保養、美妝、保健品角逐


TVBS每日熱搜榜

#金融#永續發展#銀行業#暖化#氣候變遷#聯合國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139

0.1936

0.4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