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2050淨零排放!氣候變遷迫在眉睫 「碳交所」掛牌接軌國際

作者 台灣銀行家 責任編輯 黃安眴 報導
發佈時間:2023/10/18 13:21
最後更新時間:2023/10/18 13:21
2025年台灣將實施碳費制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2025年台灣將實施碳費制度。(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整理、撰文:蘇偉華

【台灣銀行家】碳權概念夯!
 

臺灣碳交所掛牌 「排碳有價」時代來臨

臺灣碳權交易所於高雄揭牌成立,董事長林修銘表示,碳交所作為交易平台,主要係藉由市場機制促進碳權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激勵企業和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臺灣碳權交易所由國發基金、證交所公私部門共同出資,於今年8月7日於高雄正式揭牌成立,總部設在高雄,採取北高雙營運方式進行。董事長林修銘期勉透過碳定價激勵企業及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藉由碳權交易所帶來的經濟效果,創造減碳誘因,以鼓勵低碳科技創新。我們看到台灣正一步步與國際接軌,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共同努力!
 

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 宣示積極應對決心

近年來,全球對於氣候變遷的議題越來越關注,各國相繼宣示淨零排放承諾,我國也在今年2月15日公布《氣候變遷因應法》,將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正式入法,顯示台灣積極應對氣候變遷的決心。然而,減碳到淨零,實際上要付出極大的成本及時間,因此為了支持碳定價的有效運作,亞洲各國近兩年紛紛成立碳權交易所,台灣亦在總統、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環境部及金管會的積極促成下,由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辦理《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訂額度之交易、轉讓及拍賣事宜。

據環境部規劃,台灣將實施碳費制度,預計2025年開始,針對年排放量逾2.5萬噸的排放源徵收碳費,減碳有成者,可享有「碳費優惠費率」,以鼓勵排碳大戶加速且更大幅度採行具體溫室氣體減量措施。至於碳費費率訂定,將經由碳費委員會討論,而碳費委員會設置要點草案,預計於年底前推出。關於減碳額度交易,環境部正加速修訂「溫室氣體減量額度移轉、交易或拍賣管理辦法」,預計最快於今年11月底前預告,將明訂交易對象、手續費及其他遵行事項。

除了國內碳權交易,考量台灣企業於全球半導體、資通信、紡織和金屬等產業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未來面對國際碳關稅的逐步實施,國際大廠如Apple、Google對於供應鏈減碳的要求,以及企業自身的碳中和需求,林修銘表示,碳交所將協助廠商購買高品質的國外自願性碳權。

林修銘:落實三大交易板塊

林修銘表示,碳交所依各碳權的性質及對象不同,分為三大交易板塊,包含國內碳權之自願減量額度與增量抵換額度交易,以及國外碳權交易。另並提供碳諮詢及教育宣導服務。

國內碳權交易的部分,依據《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將配合行政院環境部之政策開放時程,建置自願減量額度交易及增量抵換額度交易二平台,至交易品項、對象等交易規則,將配合《氣候變遷因應法》相關子法之開放進程,分階段設立不同之交易機制、方式及系統,以符合政府政策並切合企業減碳需求。未來企業在碳交所的交易平台上,即可移轉、交易或拍賣予有碳費抵減或增量抵換需求者。
 

國外碳權交易部分,碳交所已洽商國際認證機構並進行多次跨國會議,期為國內企業帶入「高品質」(High Integrity)的國外碳權交易支援,以因應供應鏈減碳及落實企業自身碳中和,為全球減排做出實質貢獻。

碳諮詢及教育宣導服務方面,為培育綠色生態圈,碳交所將提供碳諮詢及解決方案服務,協助企業了解政策發展,合理規劃減碳策略,降低產業衝擊。碳交所亦將與專業查證機構或學術機構合作推廣碳盤查、碳足跡、碳中和及相關國際標準認證課程,今年第4季可望開始推出認證課程。碳交所並積極與學術機構或永續相關機構合作辦理多場論壇及人才培育課程,強化碳市場相關人才基礎建設。未來,碳交所也會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介紹我國減碳相關制度及具體作為,使台灣與國際接軌,並為我國未來淨零轉型鋪路。

氣候變遷衝擊迫在眉睫。(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促成負碳技術發展 接軌國際標準

氣候變遷衝擊迫在眉睫,根據聯合國統計,2022年全球10大極端氣候災難,平均損失高達30億美元,今年亦是野火、熱浪、洪災及極端乾旱事件不斷,國際媒體甚至已開始以氣候緊急狀態(Climate Emergency)來取代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而要減緩日益強烈的氣候災難,全球需要更積極的作為。

 
林修銘表示,成立碳交所的初衷,與國家政策目標及公民社會的期待是一致的,就是致力於大氣中的碳移除,而且不只要達到淨零,還要促成負碳技術的發展,緩解因暖化所造成的全面性衝擊。碳交所的主要任務,就是藉由建置交易平台導入市場機制,促進碳權價格發現功能,激勵企業節能減碳,進一步帶動低碳、甚至負碳創新產業成長及發展,並藉由碳交所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接軌國際標準及實務。

碳交所依市場供需進行碳權交易,主要是透過經濟誘因,在潛移默化中教育市場「碳排放是有價格的」,並且較有效率地抑制碳排放,讓需要購買碳權的人可以用合理的價格,促進有能力減碳或吸收碳排者進行減碳行為。另一方面,碳交所更可以結合母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將低碳技術與資本市場對接,未來可進一步引導資金挹注於低碳創新技術,加速形成低碳新興產業聚落,以發揮淨零綜效。

另外,有鑑於我國碳管理人力不足,須強化人才教育的基礎工程。尤其碳盤查、碳足跡及碳中和是全國性的議題,因此,碳交所與北、中、南大專院校合作論壇、研討會及相關課程,並率先與國際查證機構合作導入一系列的ISO碳管理的認證課程,將台灣碳管理的水準提升到國際水平。

追求永續 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

由於氣候變遷會對人口老化、糧食安全、跨國難民等社會與經濟變遷造成急遽的擴大效應,並造成地球自然生態系的混亂,尤其全球性的自然生態與人類社會的劇烈變動,所有的原物料與商品運輸、人力流動與投資都會承受快速變化所帶來的突發風險,戰爭所產生的糧食安全與跨國難民的問題,人口老化驅動人們往都市集中等現象,皆會同時加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調適韌性。

面對氣候變遷議題,國發會已公布「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金管會亦已發布「上市櫃永續發展路徑圖及永續發展行動方案」,協助企業盡早進行碳盤查,進而啟動低碳轉型,鏈結減碳技術與資本市場。另外,為確認風險調適韌性,近期也加速企業對於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要求,以合理衡量企業之氣候相關財務風險。

考量能源與資源有限,節能減碳、資源循環利用已漸成顯學,減碳與負碳技術將可能成為下個10年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對這些創新技術的投資,以及這些技術應用所產生的社會與政治衝擊之研究,都會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日本即預計將為減碳與負碳產業投入30兆日圓之譜。這樣的資金規模無法靠政府單方面的投入,必須要有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的支持,然而,創新技術是具有高風險性的事業,比成熟產業更容易面臨失敗的風險,因此,如何結合創新技術研發及資本市場資源,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氣候變遷無國界。(圖/胡瑞麒攝)

創造減碳誘因 鼓勵低碳科技創新

在全球追求淨零的趨勢下,碳定價為國際監理機構上普遍採納的管理工具,碳定價方式可分為「總量管制及交易」(Cap and Trade)及「碳稅/碳費」(Carbon Tax/levy),而因應碳定價所產生的碳權亦分為總量管制下的「碳排放權額度」(Carbon Emission)及自願性減碳專案所產生的「碳信用額度」(Carbon Credit)。然而,不管哪一種定價方式或額度交易,主要目的都是要讓全民清楚明白「排碳有價」,並運用經濟誘因工具促使碳排放可以有效降低,進而兼顧轉型過程對風險抵禦能力低的弱勢族群。

林修銘認為,臺灣碳權交易所作為交易平台,主要係藉由市場機制促進碳權價格發現功能,有助於激勵企業和政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藉由碳權交易所帶來之經濟效果,創造減碳誘因,以鼓勵低碳科技創新,逐步帶動國內減碳產業發展。

國際合作部分,由於氣候變遷無國界,減碳是全球性的議題,因此臺灣碳權交易所未來將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並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碳市場鏈接,學習市場建置及營運經驗,提高市場效率,接軌國際標準及實務,共同應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銀行家月刊

#減碳#技術#產業#碳權#氣候變遷#淨零排放#碳交所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500

0.0792

0.2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