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改變了台日關係
撰文:Matthew Fulco傅長壽(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
 
【台灣銀行家】剛剛身故的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讓日本逐漸走出僵化的一個中國政策,使台日關係從此不同。
副總統賴清德在7月訪問日本,向前首相安倍晉三致意,雖然訪日之行是以私人名義,但依然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因為自1972年台日斷交之後,就不再有這麼高層的台灣官員進入日本。
安倍被殘忍刺殺,無論對台灣、還是對私交甚佳的賴清德來說,都是悲慟的損失。這位二戰之後任期最長的首相,是台灣在日本政界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即使在2020年8月卸任首相與自民黨黨魁之後,影響力依然巨大。
 
安倍去世後,台灣外交部發表官方聲明,「除再度嚴厲譴責不法暴力外,並對安倍前首相逝世表達我國最深切與最沉痛的悼念。」文中表示「安倍前首相是台灣珍貴的民主夥伴以及最堅定的摯友」,並指出「我國政府誠摯感謝安倍前首相為提升台日關係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則在臉書發文表示,7月11日至7月17日有接近15,000名的民眾前來悼念。該單位是日本的實質駐台大使館,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在文中表示「感到十分欣慰,因為我知道安倍前首相對台灣的心意都已充分傳達到許多台灣朋友的心中了」。
安倍多年來不斷深化日台關係,除了現實考量,也跟政治立場有關。他知道台灣跟中國無論以何種方式發生衝突,都勢必波及日本,並影響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此外,中國一旦拿下台灣,就能夠干預日本的海上戰略通道,嚴重威脅日本的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在安倍心中,台灣與日本不僅位置相鄰,歷史與價值觀也相當接近,本來就是彼此的好夥伴。
在安倍的努力以及其他原因之下,日本政府已經開始放鬆之前僵化的一個中國政策。最明顯證據,就是首相、日本防衛大臣和防衛副大臣這類高階官員,先後公開發表了挺台言論,無懼於這樣通常會激怒中國。
諷刺的是,讓日本轉向親台的導火線,其實是中國的收復故土行為。中國船隻和飛機經常侵入東海上的一群無人島,這群島嶼在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在中國與台灣稱為「釣魚台」,3個國家都聲稱對其擁有主權,目前實質的控制權則在日本手中,而中國的騷擾行為也讓日本政府相當不滿。除此之外,中國陸續展開各種軍事建設,例如將南海島嶼軍事化,種種行為都讓日本決策者了解,中國的戰略目標正在不斷修改,已經威脅到日本想要維繫的法治秩序。
建立台日關係
雖然安倍晉三在台灣的好友大多是傾向台獨的泛綠陣營,即使是在親中的國民黨執政時,安倍依然靠著嫻熟的政治才能,與台灣政府保持良好關係。例如2010年11月,他在前後兩屆首相任期期間,首次與各黨派國會議員共同組成團隊造訪台灣,從東京羽田機場來到台北松山機場。而這條航線的重新啟動,也是之前他在擔任首相的第一年幫忙建立的。
 安倍深知松山機場的擴建工程,對當時的總統馬英九相當重要。馬英九在1998年至2006年擔任台北市長期間的代表政見之一,就是要將松山機場轉型為「首都商業機場」,與上海、首爾、東京直接對飛。安倍跟馬英九會面時,只討論松山機場轉型計畫,沒有觸碰敏感的釣魚台爭議。那年9月,一艘中國漁船撞擊了兩艘日本海上保安廳的船隻,船長被日本扣留2週,導致中日關係快速惡化。對此,馬英九政府表示,不需要反對中國對釣魚台的主張,畢竟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國大陸是中華民國的領土。
釣魚台事件發生後,中國持續對日本施壓,並暫停出口重要的稀土。這種作法日後演變為著名的「戰狼外交」。當時安倍在訪問台灣之前先造訪了美國,用源自納粹德國的「生存空間」(Lebensraum)概念,表達北京當局為了保障中國的權益,不惜謀圖其他國家的領土。
雖然與馬英九對釣魚台的看法不同,安倍依然在第二任首相期間盡力緩解了這個問題。2013年4月,台灣與日本簽署一項漁業協議,盡量降低釣魚台海域的捕魚糾紛。協議中還設置了一項免責條款,讓該協議不會影響到雙方政府對於釣魚台的主權主張。
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台日關係更是逐漸改善。2017年,安倍將台灣稱為「與日本共享價值觀和利害關係的重要夥伴」,日本政府2020年的外交政策報告也將台灣稱為「極為重要的夥伴」。日本不斷建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納入台灣;台灣則取消了長達11年的禁令,讓日本福島核災地區的貨物得以進口。
 盟友日已遠,遺贈在夙昔
安倍在2020年8月卸任首相之後,談到中國對台灣與日本造成的侵略威脅,說法越來越直接。他在2021年參加國策研究院這個台灣智庫舉辦的線上會議時表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這項認知,北京領導階層,尤其是習近平絕對不能誤判。」他還說,「日本、台灣及所有信奉民主主義的人士,須反覆不斷呼籲習近平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階層,請他們不要誤入歧途。」此外,安倍也直言不諱地建議美國明確表示協防台灣,不要繼續維持台海之間的「戰略模糊」。他認為即使這種政策之前降低了開戰的風險,現在也可能已經過時。
今年4月他在《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的評論中,再次呼籲美國放棄戰略模糊。他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很多人都想到台海之間的緊張關係」。戰略模糊這種作法,在過去美國的軍事實力遠勝中國的時候可能有用,但現在局勢已經改變。這種政策「如今使印太地區越加動盪、使中國低估美國的決心,並使台北當局產生無謂焦慮」。
美國目前的態度也逐漸改變,雖然官方說法依然維持戰略模糊,但總統拜登已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台灣一旦受到中國攻擊,美國就會協防台灣。此外,掌握宣戰權的美國國會也十分親台。
如果安倍還活著,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他之後會繼續加強日台關係,並與美國共同展開安全合作,阻止北京對台動武。但如今雖然他不幸逝去,他的努力也不會消失。即使必須更努力地進行國際合作,才能遏止中國的侵略野心,如今的日本依然明確表示必須以規則維繫印太秩序。安倍的弟弟岸信夫目前是日本防衛大臣,去年也公開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建軍經武,共同維護「台灣的存亡」。
今年6月,岸信夫甚至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場邊會談中,對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表示:「台海的和平穩定,不僅對我的國家很重要,對整個國際社會也很重要。」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撰文:Matthew Fulco傅長壽(台灣金融研訓院外籍特聘研究員)
【台灣銀行家】剛剛身故的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讓日本逐漸走出僵化的一個中國政策,使台日關係從此不同。
副總統賴清德在7月訪問日本,向前首相安倍晉三致意,雖然訪日之行是以私人名義,但依然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因為自1972年台日斷交之後,就不再有這麼高層的台灣官員進入日本。
安倍被殘忍刺殺,無論對台灣、還是對私交甚佳的賴清德來說,都是悲慟的損失。這位二戰之後任期最長的首相,是台灣在日本政界中最重要的支持者,即使在2020年8月卸任首相與自民黨黨魁之後,影響力依然巨大。
安倍去世後,台灣外交部發表官方聲明,「除再度嚴厲譴責不法暴力外,並對安倍前首相逝世表達我國最深切與最沉痛的悼念。」文中表示「安倍前首相是台灣珍貴的民主夥伴以及最堅定的摯友」,並指出「我國政府誠摯感謝安倍前首相為提升台日關係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則在臉書發文表示,7月11日至7月17日有接近15,000名的民眾前來悼念。該單位是日本的實質駐台大使館,事務所代表泉裕泰在文中表示「感到十分欣慰,因為我知道安倍前首相對台灣的心意都已充分傳達到許多台灣朋友的心中了」。
安倍多年來不斷深化日台關係,除了現實考量,也跟政治立場有關。他知道台灣跟中國無論以何種方式發生衝突,都勢必波及日本,並影響日本與美國的同盟關係;此外,中國一旦拿下台灣,就能夠干預日本的海上戰略通道,嚴重威脅日本的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在安倍心中,台灣與日本不僅位置相鄰,歷史與價值觀也相當接近,本來就是彼此的好夥伴。
在安倍的努力以及其他原因之下,日本政府已經開始放鬆之前僵化的一個中國政策。最明顯證據,就是首相、日本防衛大臣和防衛副大臣這類高階官員,先後公開發表了挺台言論,無懼於這樣通常會激怒中國。
諷刺的是,讓日本轉向親台的導火線,其實是中國的收復故土行為。中國船隻和飛機經常侵入東海上的一群無人島,這群島嶼在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在中國與台灣稱為「釣魚台」,3個國家都聲稱對其擁有主權,目前實質的控制權則在日本手中,而中國的騷擾行為也讓日本政府相當不滿。除此之外,中國陸續展開各種軍事建設,例如將南海島嶼軍事化,種種行為都讓日本決策者了解,中國的戰略目標正在不斷修改,已經威脅到日本想要維繫的法治秩序。
建立台日關係
雖然安倍晉三在台灣的好友大多是傾向台獨的泛綠陣營,即使是在親中的國民黨執政時,安倍依然靠著嫻熟的政治才能,與台灣政府保持良好關係。例如2010年11月,他在前後兩屆首相任期期間,首次與各黨派國會議員共同組成團隊造訪台灣,從東京羽田機場來到台北松山機場。而這條航線的重新啟動,也是之前他在擔任首相的第一年幫忙建立的。
釣魚台事件發生後,中國持續對日本施壓,並暫停出口重要的稀土。這種作法日後演變為著名的「戰狼外交」。當時安倍在訪問台灣之前先造訪了美國,用源自納粹德國的「生存空間」(Lebensraum)概念,表達北京當局為了保障中國的權益,不惜謀圖其他國家的領土。
雖然與馬英九對釣魚台的看法不同,安倍依然在第二任首相期間盡力緩解了這個問題。2013年4月,台灣與日本簽署一項漁業協議,盡量降低釣魚台海域的捕魚糾紛。協議中還設置了一項免責條款,讓該協議不會影響到雙方政府對於釣魚台的主權主張。
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台日關係更是逐漸改善。2017年,安倍將台灣稱為「與日本共享價值觀和利害關係的重要夥伴」,日本政府2020年的外交政策報告也將台灣稱為「極為重要的夥伴」。日本不斷建議《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納入台灣;台灣則取消了長達11年的禁令,讓日本福島核災地區的貨物得以進口。
安倍在2020年8月卸任首相之後,談到中國對台灣與日本造成的侵略威脅,說法越來越直接。他在2021年參加國策研究院這個台灣智庫舉辦的線上會議時表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這項認知,北京領導階層,尤其是習近平絕對不能誤判。」他還說,「日本、台灣及所有信奉民主主義的人士,須反覆不斷呼籲習近平及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階層,請他們不要誤入歧途。」此外,安倍也直言不諱地建議美國明確表示協防台灣,不要繼續維持台海之間的「戰略模糊」。他認為即使這種政策之前降低了開戰的風險,現在也可能已經過時。
今年4月他在《洛杉磯時報》(The Los Angeles Times)的評論中,再次呼籲美國放棄戰略模糊。他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很多人都想到台海之間的緊張關係」。戰略模糊這種作法,在過去美國的軍事實力遠勝中國的時候可能有用,但現在局勢已經改變。這種政策「如今使印太地區越加動盪、使中國低估美國的決心,並使台北當局產生無謂焦慮」。
美國目前的態度也逐漸改變,雖然官方說法依然維持戰略模糊,但總統拜登已在多個場合明確表示,台灣一旦受到中國攻擊,美國就會協防台灣。此外,掌握宣戰權的美國國會也十分親台。
如果安倍還活著,我們幾乎可以肯定他之後會繼續加強日台關係,並與美國共同展開安全合作,阻止北京對台動武。但如今雖然他不幸逝去,他的努力也不會消失。即使必須更努力地進行國際合作,才能遏止中國的侵略野心,如今的日本依然明確表示必須以規則維繫印太秩序。安倍的弟弟岸信夫目前是日本防衛大臣,去年也公開呼籲國際社會關注中國的建軍經武,共同維護「台灣的存亡」。
今年6月,岸信夫甚至在新加坡舉辦的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場邊會談中,對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表示:「台海的和平穩定,不僅對我的國家很重要,對整個國際社會也很重要。」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