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子是台灣人餐桌上的美食,但由於過度捕撈,加上氣候變遷,野生烏魚數量減少,因此興起人工繁殖魚苗,並利用生物科技調控魚類的性別,增加產量。
風味獨特的烏魚子來自雌性烏魚產的卵,不過烏魚其實具有雌雄同體的特性。
產學交流組助理研究員蔡雅如:「烏魚牠生殖會性轉變,因為牠慢慢從雄到雌,雌的體型相對就比較大,體型大產卵數相對就會多。」
魚類的生殖內分泌系統,主要由腦及下視丘、腦下垂體與性腺相連構成,下視丘會分泌「釋放素」,促進腦下垂體分泌「促性腺激素」,以刺激性腺分泌「雌激素」或「雄激素」,使精子與卵子發育成熟,而要調控烏魚的性別就是在飼料中添加雌激素,這種變性飼料會刺激烏魚自體發展出卵巢。
產學交流組助理研究員蔡雅如:「魚體或哺乳類動物體內,其實自然就會產生雌性素(雌激素),那本身它(飼料)所加入的雌性素,其實可以被身體裡面,去代謝分化掉的,經過一段長時間的停藥期,事實上它是可以被身體代謝掉,其實這樣來說是安全的。」
近年來因為氣候變遷、海洋暖化,使漁場北移,改變烏魚洄游路徑,再加上過度捕撈,野生烏魚減少,人工養殖受到青睞,透過生物科技調控性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