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風吹微濕
最近從法國原裝來台的《永恆聖母院》(Eternal Notre-Dame)VR展在高雄科工館登場。回想2019年的那場大火,想必許多人是記憶猶新,眼見距離預計修復完成的2024年僅僅只剩1年,而《永恆聖母院》卻在此時透過VR的神奇魔力,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返回到中世紀的巴黎,光用想的就相當迷人。
 
在回顧4年前的祝融之災時,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目光——雖說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沒影響屋頂上20萬隻蜜蜂的生命安危,但專家卻發現,在大火順風處收集的蜂蜜,鉛含量是巴黎其他地方蜂蜜的三倍之高;調查之後,才發現起因是聖母院建材使用了幾百噸的的鉛,不慎污染了蜂蜜。不過呢,使我心生疑竇的並不是蜜蜂或者蜂蜜,而是鉛——怎麼這座從12世紀蓋到14世紀,泥瓦匠花了近200年才完工的哥德式建築會使用這麼多鉛呢?
經過一番鍵盤柯南,我才發現了這個秘密。巴黎聖母院,的確是一座中世紀哥德式建築,但它同時也是一座不斷修復的建築。把技能全點在「中世紀建築修復之術」的19世紀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Viollet-le-Duc),就是這場「鉛污染」的始作俑者。「修復是現代的,」他解釋:「修復一座建築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維護、修補,或者翻修,而是要將建築物恢復到它未曾實際存在過的完美狀態。」19世紀正值浪漫主義時期,這話聽起來確實浪漫,而說得更白話,對維奧萊-勒-杜克而言,修復是用當下的觀點去完善過去,不僅是技術的實踐,更是對歷史的再詮釋。
即便聖母院沒有忒修斯之船那麼極端,但與其說它是個名詞,不如說它是一個動詞,我想這應該沒有異議。由於《永恆聖母院》VR的賣點之一,就是帶領觀眾返回中世紀的巴黎,「中世紀」的部分本篇就先下略5千字,但我們另外從歷史洪流中挑選了3個法國的重要時間點,希望能用文字帶著讀者時光旅行,除了讓大家對這座法國經典建築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要讓你在正式踏上《永恆聖母院》沉浸式VR之旅之前,先有個萬全的心理準備!
 
隨著西元前1世紀凱薩征服高盧,巴黎進入了長達5世紀的羅馬高盧時期,西堤島也成為羅馬總督堡壘的所在地。到了508年,戰勝羅馬帝國「法蘭克人之王」克洛維一世(Clovis I)把巴黎定為王國首都,皈依了天主教的他也開始大興教堂,他在西堤島上興建的「聖艾蒂安大教堂」(Cathedral of Saint Étienne)正巧就在今天巴黎聖母院的地底,如今在聖母院前方廣場的地板上,就標註著千年以前聖艾蒂安大教堂的位址。
談起《鐘樓怪人》,大多人都會著墨在羅姆人少女,以及由副主教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鐘人等故事情節。但事實是,這是一封雨果寫給中世紀、寫給哥德建築、寫給聖母院的情書。雨果一生所處的時代,恰好經歷法國近代史的大動盪——出生於法國大革命後幾年,君主制已走到盡頭,共和派興起,而人民的英雄拿破崙稱帝、又被流放,緊接進入保王派與共和派的一連串權力鬥爭——王室復辟、七月革命、二月革命……。
聖母院無法獨善其身,尤其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聖母院被人民視為舊時代和迷信的象徵,被改叫作「理性聖殿」,不僅文物遭大幅度破壞,連西面的二十八尊聖經國王雕像,都因被誤認為是法王雕像而慘遭斬首、把鐘融了拿去做砲彈就不說了,甚至連聖母瑪利亞的祭壇都被古羅馬的自由女神給取代。當然這一切也不能全盤怪罪給時代動盪,當時教會自己就拆掉多塊象徵中世紀的花窗玻璃,換上哥德華麗感全失的透明玻璃。
年久失修的巴黎聖母院,味道整個走鐘,巴黎市政府也開始討論要將聖母院全面拆除。雨果的時代正逢浪漫主義思潮,反省啟蒙時代以降的科學和理性,以情感與個人主義取而代之,並且對中世紀的一切事物抱有無上的憧憬。「中世紀」,看到關鍵字了嗎?這座代表著中世紀的巴黎聖母院即將面臨拆除,為了拯救它,雨果寫了《鐘樓怪人》,並將故事的時代訂於古騰堡發明活字版印刷的15世紀。
「用石頭來書寫思想是一種特權,完全可以與我們現在的出版自由相提並論,那就是建築藝術的自由。」書中寫到。雨果認為,在印刷術出現之前,建築最能承載人類的思想,是最偉大的藝術品,如他所說——「詩人都是建築師」,他透過副主教之口說出:「這會殺了它」(Ceci tuera cela)來表達印刷術普及會消滅建築的憂心。但更有意思的是,最終書籍是拯救了聖母院。隨著《鐘樓怪人》譯本熱銷全歐洲,觀光客絡繹不絕(根本是城市行銷最佳示範),反倒喚醒大眾對聖母院的懷舊之情。小說的大賣,導致哥德式建築復興和歷史保護運動,當然也就包括了維奧萊-勒-杜克的聖母院修復工程。
 被燒毀的尖塔
說到尖塔(Spire),許多人的腦海想必都冒起了因熊熊大火而倒榻的尖塔。沒錯,這尖塔正出自於維奧萊-勒-杜克之手。什麼!尖塔不是在中世紀蓋的嗎?是,13世紀時的確蓋了第一座尖塔,但到了17世紀就逐漸風化,接著因倒塌而拆除。因此,聖母院其實經歷了幾十年沒有尖塔的光陰。
後來,維奧萊-勒-杜克接手了聖母院修復工作,他使用產自法國香檳區的橡木來製作新的尖塔,並加裝了大量鉛板來包覆,以延緩木頭風化(蜜蜂QQ)。這裡再送給各位一個冷知識,後來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所蓋的巴黎鐵塔,在結構上就是參考了維奧萊-勒-杜克所建的哥德式尖塔。
所以了,預計在2024年修復完成的巴黎聖母院,也即將迎來它的第三座尖塔。
中世紀怪物?滴水嘴獸與嵌合怪
 
提到巴黎聖母院,滴水嘴獸和嵌合怪是不能不知道的看點之一。但事實上,這兩者是不同的東西,製造時代也不同,相信許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滴水嘴獸(Gargoyle)又被稱作「石像鬼」(中世紀的氣氛來囉),之所以叫滴水嘴獸,是牠們的功用——保護牆壁和建物免受雨水和滲水的侵蝕,簡單說就是個哥德風的「雨漏」,而牠們的時代也確實能追溯到12-13世紀,不過幾百年的風化造成不少滴水嘴獸損毀,於是維奧萊-勒-杜克相當認真地研究了原廠風格,並製作了許多新的滴水嘴獸替換上去。
很多人應該都對嵌合怪(Chimera)不陌生,和《獵人》裡的「嵌合蟻」正是同一個字,也有不少人會用「穴怪」(Grotesque)來稱呼牠們。嵌合怪是由不同動物特徵所拼裝出的想像生物,不像滴水嘴獸有著「排水」的實際用途,牠們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中世紀產物,而是維奧萊-勒-杜克為加強中世紀風味所創造出來的裝飾品。
在諸多嵌合怪中,有一隻「吸血鬼」(Le Stryge)特別知名,牠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彷彿俯瞰著巴黎云云眾生的眼神,神秘感引發19世紀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好奇。
好了,巴黎聖母院的歷史典故實在族繁不及備載。希望大家能因為這篇文章,感受到這棟佇立在巴黎市中心近千年的建築,是承載了多少法國人的共同記憶。而這次在高雄科工館登場展出的《永恆聖母院》,不僅是從法國原裝來台,甚至它在巴黎的原展覽地點,就辦在聖母院地下停車場。(還記得前面說的,聖母院地底有其前身聖艾蒂安大教堂遺址嗎?)寫著寫著,覺得能在台灣體驗到這麼精緻又富含文化厚度的VR作品,就不由得感到幸福了起來。如果說當年雨果的《鐘樓怪人》,是透過文字記下聖母院的永恆一剎,那麼現在的《永恆聖母院》,就也是封誠意滿滿的情書,讓巴黎聖母院永恆保存於虛擬實境之中了吧。(對了,VR內容不含蜜蜂喔)
原文請見:極度震撼!大火死裡逃生的蜜蜂所訴說的巴黎聖母院歷史真相
最近從法國原裝來台的《永恆聖母院》(Eternal Notre-Dame)VR展在高雄科工館登場。回想2019年的那場大火,想必許多人是記憶猶新,眼見距離預計修復完成的2024年僅僅只剩1年,而《永恆聖母院》卻在此時透過VR的神奇魔力,帶領觀眾穿越時空、返回到中世紀的巴黎,光用想的就相當迷人。
在回顧4年前的祝融之災時,一則新聞吸引了我的目光——雖說巴黎聖母院的大火,沒影響屋頂上20萬隻蜜蜂的生命安危,但專家卻發現,在大火順風處收集的蜂蜜,鉛含量是巴黎其他地方蜂蜜的三倍之高;調查之後,才發現起因是聖母院建材使用了幾百噸的的鉛,不慎污染了蜂蜜。不過呢,使我心生疑竇的並不是蜜蜂或者蜂蜜,而是鉛——怎麼這座從12世紀蓋到14世紀,泥瓦匠花了近200年才完工的哥德式建築會使用這麼多鉛呢?
經過一番鍵盤柯南,我才發現了這個秘密。巴黎聖母院,的確是一座中世紀哥德式建築,但它同時也是一座不斷修復的建築。把技能全點在「中世紀建築修復之術」的19世紀建築師維奧萊-勒-杜克(Viollet-le-Duc),就是這場「鉛污染」的始作俑者。「修復是現代的,」他解釋:「修復一座建築物的目的,並不是為了維護、修補,或者翻修,而是要將建築物恢復到它未曾實際存在過的完美狀態。」19世紀正值浪漫主義時期,這話聽起來確實浪漫,而說得更白話,對維奧萊-勒-杜克而言,修復是用當下的觀點去完善過去,不僅是技術的實踐,更是對歷史的再詮釋。
即便聖母院沒有忒修斯之船那麼極端,但與其說它是個名詞,不如說它是一個動詞,我想這應該沒有異議。由於《永恆聖母院》VR的賣點之一,就是帶領觀眾返回中世紀的巴黎,「中世紀」的部分本篇就先下略5千字,但我們另外從歷史洪流中挑選了3個法國的重要時間點,希望能用文字帶著讀者時光旅行,除了讓大家對這座法國經典建築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要讓你在正式踏上《永恆聖母院》沉浸式VR之旅之前,先有個萬全的心理準備!
1. 西元前3世紀,古早高盧巴黎人
大家或許不曉得,聖母院的所在地「西堤島」(Île de la Cité,城島的意思)早從西元前3世紀,就有高盧部落在這座塞納河的小島上定居,而這群人被稱呼為Parisii(「巴黎」的緣起),因此西堤島可說是巴黎蛋黃區中的蛋黃區。隨著西元前1世紀凱薩征服高盧,巴黎進入了長達5世紀的羅馬高盧時期,西堤島也成為羅馬總督堡壘的所在地。到了508年,戰勝羅馬帝國「法蘭克人之王」克洛維一世(Clovis I)把巴黎定為王國首都,皈依了天主教的他也開始大興教堂,他在西堤島上興建的「聖艾蒂安大教堂」(Cathedral of Saint Étienne)正巧就在今天巴黎聖母院的地底,如今在聖母院前方廣場的地板上,就標註著千年以前聖艾蒂安大教堂的位址。
2. 1831年,維克多雨果與《鐘樓怪人》
大家都知道,法國文豪雨果(Victor Hugo)的《鐘樓怪人》不僅把故事場景設定在聖母院,原文書名更直白地就叫「Notre-Dame de Paris」(巴黎聖母院),其實,這並不是巧合。這本小說的出版,直接造成了前頭粗略提到的——維奧萊-勒-杜克的聖母院修復工程(這位仁兄也有在《永恆聖母院》VR裡出現!)。在他的修復之後,巴黎聖母院才真正成為我們印象中的樣子,直到大火發生。談起《鐘樓怪人》,大多人都會著墨在羅姆人少女,以及由副主教養大的聖母院駝背敲鐘人等故事情節。但事實是,這是一封雨果寫給中世紀、寫給哥德建築、寫給聖母院的情書。雨果一生所處的時代,恰好經歷法國近代史的大動盪——出生於法國大革命後幾年,君主制已走到盡頭,共和派興起,而人民的英雄拿破崙稱帝、又被流放,緊接進入保王派與共和派的一連串權力鬥爭——王室復辟、七月革命、二月革命……。
聖母院無法獨善其身,尤其是在法國大革命時期,聖母院被人民視為舊時代和迷信的象徵,被改叫作「理性聖殿」,不僅文物遭大幅度破壞,連西面的二十八尊聖經國王雕像,都因被誤認為是法王雕像而慘遭斬首、把鐘融了拿去做砲彈就不說了,甚至連聖母瑪利亞的祭壇都被古羅馬的自由女神給取代。當然這一切也不能全盤怪罪給時代動盪,當時教會自己就拆掉多塊象徵中世紀的花窗玻璃,換上哥德華麗感全失的透明玻璃。
年久失修的巴黎聖母院,味道整個走鐘,巴黎市政府也開始討論要將聖母院全面拆除。雨果的時代正逢浪漫主義思潮,反省啟蒙時代以降的科學和理性,以情感與個人主義取而代之,並且對中世紀的一切事物抱有無上的憧憬。「中世紀」,看到關鍵字了嗎?這座代表著中世紀的巴黎聖母院即將面臨拆除,為了拯救它,雨果寫了《鐘樓怪人》,並將故事的時代訂於古騰堡發明活字版印刷的15世紀。
「用石頭來書寫思想是一種特權,完全可以與我們現在的出版自由相提並論,那就是建築藝術的自由。」書中寫到。雨果認為,在印刷術出現之前,建築最能承載人類的思想,是最偉大的藝術品,如他所說——「詩人都是建築師」,他透過副主教之口說出:「這會殺了它」(Ceci tuera cela)來表達印刷術普及會消滅建築的憂心。但更有意思的是,最終書籍是拯救了聖母院。隨著《鐘樓怪人》譯本熱銷全歐洲,觀光客絡繹不絕(根本是城市行銷最佳示範),反倒喚醒大眾對聖母院的懷舊之情。小說的大賣,導致哥德式建築復興和歷史保護運動,當然也就包括了維奧萊-勒-杜克的聖母院修復工程。
3. 3. 1864年,維奧萊-勒-杜克
從1844年開始,維奧萊-勒-杜克足足花了20年才把聖母院修復完成,這和這次大火後,法國總理馬克宏給的5年修復期限相比,足足是4倍的時間。因此,要是我想用短短篇幅全數帶過,也太不自量力。談起他的偉業,就得好好介紹尖塔、滴水嘴獸,以及嵌合怪。終於可以來聊聊這位該為鉛污染事件負責(躺著也中槍)的中世紀建築修復大師到底做了些什麼啦。說到尖塔(Spire),許多人的腦海想必都冒起了因熊熊大火而倒榻的尖塔。沒錯,這尖塔正出自於維奧萊-勒-杜克之手。什麼!尖塔不是在中世紀蓋的嗎?是,13世紀時的確蓋了第一座尖塔,但到了17世紀就逐漸風化,接著因倒塌而拆除。因此,聖母院其實經歷了幾十年沒有尖塔的光陰。
後來,維奧萊-勒-杜克接手了聖母院修復工作,他使用產自法國香檳區的橡木來製作新的尖塔,並加裝了大量鉛板來包覆,以延緩木頭風化(蜜蜂QQ)。這裡再送給各位一個冷知識,後來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e Eiffel)所蓋的巴黎鐵塔,在結構上就是參考了維奧萊-勒-杜克所建的哥德式尖塔。
所以了,預計在2024年修復完成的巴黎聖母院,也即將迎來它的第三座尖塔。
中世紀怪物?滴水嘴獸與嵌合怪
提到巴黎聖母院,滴水嘴獸和嵌合怪是不能不知道的看點之一。但事實上,這兩者是不同的東西,製造時代也不同,相信許多人都傻傻分不清楚。
滴水嘴獸(Gargoyle)又被稱作「石像鬼」(中世紀的氣氛來囉),之所以叫滴水嘴獸,是牠們的功用——保護牆壁和建物免受雨水和滲水的侵蝕,簡單說就是個哥德風的「雨漏」,而牠們的時代也確實能追溯到12-13世紀,不過幾百年的風化造成不少滴水嘴獸損毀,於是維奧萊-勒-杜克相當認真地研究了原廠風格,並製作了許多新的滴水嘴獸替換上去。
很多人應該都對嵌合怪(Chimera)不陌生,和《獵人》裡的「嵌合蟻」正是同一個字,也有不少人會用「穴怪」(Grotesque)來稱呼牠們。嵌合怪是由不同動物特徵所拼裝出的想像生物,不像滴水嘴獸有著「排水」的實際用途,牠們也不是原汁原味的中世紀產物,而是維奧萊-勒-杜克為加強中世紀風味所創造出來的裝飾品。
在諸多嵌合怪中,有一隻「吸血鬼」(Le Stryge)特別知名,牠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彷彿俯瞰著巴黎云云眾生的眼神,神秘感引發19世紀攝影師和藝術家的好奇。
好了,巴黎聖母院的歷史典故實在族繁不及備載。希望大家能因為這篇文章,感受到這棟佇立在巴黎市中心近千年的建築,是承載了多少法國人的共同記憶。而這次在高雄科工館登場展出的《永恆聖母院》,不僅是從法國原裝來台,甚至它在巴黎的原展覽地點,就辦在聖母院地下停車場。(還記得前面說的,聖母院地底有其前身聖艾蒂安大教堂遺址嗎?)寫著寫著,覺得能在台灣體驗到這麼精緻又富含文化厚度的VR作品,就不由得感到幸福了起來。如果說當年雨果的《鐘樓怪人》,是透過文字記下聖母院的永恆一剎,那麼現在的《永恆聖母院》,就也是封誠意滿滿的情書,讓巴黎聖母院永恆保存於虛擬實境之中了吧。(對了,VR內容不含蜜蜂喔)
原文請見:極度震撼!大火死裡逃生的蜜蜂所訴說的巴黎聖母院歷史真相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