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神戶大地震後,政府對於新建築的防震要求採取高標準,一樣位在地震帶上的台灣也是。而且,防震方法由制震逐漸朝向隔震發展,雖然隔震建築成本比較高,但效果更好。
發生在1995年神戶大地震,讓日本死傷慘重,從此政府對建築物的防震功能要求很高,只是和國內不同的是,日本的建築採用的,大部分是
震技術而不是制震。建設公司董事長鄭欽天:「制震就不需要做管線的阻隔,所以人跟建築物是一起搖的,那我們做隔震,就像汽車的避震器一樣,你遇到馬路產生大量搖晃的時候,它有一個隔震器在中間,像避震器一樣做一個緩衝。」
多了管線配置,每個柱子還要加裝隔震器,所以隔震建築的成本,比一般平均1坪要多上1萬元,但因為更安全,所以國內也越來越多。還有
業者進一步研發螺旋箍筋,讓建築物的防震力,更好。建設公司總經理簡滄圳:「用螺旋箍筋這樣結構方式,事實上可以讓箍筋的圍束力,大大的增加2倍,再加上隔震的設置,以及基樁入岩47米,事實上它是目前全台灣,絕無僅有豪宅的設計。」
有了好環境,好地段,再加上安全的防震建築,新建案的開價當然跳脫一般行情,像在萬華就喊出1坪60萬的新高價,就看消費者買不買單。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