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依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已完成四階段審查,核定補助115案、經費共新台幣135億元,將在2020年底前活化146公頃閒置產業用地,並新增396公頃用地。
經濟部今天舉辦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前瞻論壇,說明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成果,經濟部長沈榮津致詞指出,在政府拚經濟同時,產業最期待政策解決「缺地」問題,「有土地才能落實投資計畫」,希望透過前瞻計畫的中央補助,降低地方開發產業園區成本,加速過去礙於預算而停滯的產業用地開發及公共設施強化工作。
沈榮津表示,透過強化公設,可釋出146公頃閒置土地,「馬上讓產業界有感」;根據經濟部工業局資料,強化公設計畫包括道路、排水及環保等安全設施,以及導入園區智慧管理項目等。
新增在地型產業園區部分,則補助7個地方政府共13案,多數先行開發地方政府管有土地,與地區既有產業土地聯結,以促進地方就業,預計在3年內新增396公頃用地。整體計畫預期能提供5萬4200個在地就業機會。
觀察13案新增用地區位,多集中在台中地區,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秦嘉鴻致詞時也提到,產業用地占全台面積僅1.35%,但在GDP貢獻占比約29.67%,顯示產業具有延伸經濟價值,而政府釋出產業用地多集中在中南部,希望優先規劃,讓北部也能有充裕產業用地。
工業局表示,因北部缺地狀況較中南部嚴重,原希望北部地方政府多協助提案,但因工業園區仍以傳統產業為主,所需腹地較大,北部能滿足需求的地點不多。
此外,秦嘉鴻也指出,經濟部推動工業區更新立體化方案,可透過新增投資、使用綠電及捐贈代金等方式取得最高50%容積獎勵,但獎勵方式應該要重新規劃,否則效果可能打折扣。
對此,工業局長呂正華表示,行政院已拍板獎勵政策,會遵照政策執行,未來再視落實狀況進行滾動式檢討。(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