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離岸風電引進第三方檢測 CIP力拚遴選


發佈時間:2018/02/02 12:51
最後更新時間:2018/02/02 12:51
示意圖/TVBS
示意圖/TVBS

丹麥哥本哈根建設基金(CIP)今天與智庫研究單位,簽署第三方檢測驗證機制合作備忘錄,將引進歐洲經驗,為台灣量身打造專案融資計畫;目前申請的風場將力拚潛力場址順利過關。

丹麥哥本哈根建設基金(CIP)今天上午在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見證下,與台灣經濟研究院、中國驗船中心、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及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簽署第三方檢測驗證機制合作備忘錄(MOU)。

 

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辦法,CIP將爭取第一階段遴選風場場址,並希望在今年底可以順利取得電業籌設許可。CIP台灣區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Holst)表示,未來政府雖然還有區塊開發階段,不過目前會先著眼於潛力場址的遴選,帶動本土產業國產化供應鏈。

經濟部標準檢驗局長劉明忠表示,台灣海峽是世界最好的風場,很多廠商都願意來台灣投資,透過第三方檢測驗證機構,包括專案驗證、海事工程擔保和盡職調查,這些都會根據國際規範來進行,幫助台灣銀行瞭解離岸風場經營可能的風險。

劉忠明表示,目前除了跟CIP簽署合作意向書外,先前也跟德商wpd達德能源集團簽署,包括陸域及海上風機;跟中鋼、力麗等開發商也正在洽談簽署事宜,劉忠明表示由於台灣技術尚未成熟,暫時不考慮全面法制化推動。
 

劉明忠初估,一個完整的第三方檢測驗證調查,「時間一到兩年跑不掉」;而離岸風場投資金額每千瓩(MW)需要新台幣200億元,台灣的潛力場址3GW估計就要6000億以上。

侯奕愷向媒體表示,今天簽署MOU後,未來將設立專案推動小組或是督導委員會,將第三方檢測驗證的結果,定期跟政府報告,並向銀行揭露,讓政府跟銀行都能瞭解風場開發實際的狀態。

侯奕愷認為,雖然CIP已經有在歐洲專案融資的經驗,不過台灣的風險狀況、極端氣候、法規等條件都跟歐洲不同,過去是「從零到一」,但是參考歐洲經驗,台灣不必從零開始,會透過第三方檢測驗證機制,為台灣量身打造適合的風場開發專案融資計畫。

侯奕愷指出,已經具有20年離岸風場經驗的歐洲,中小型約400MW的風場,調查至少需要5至6個月時間,參考國外經驗的台灣,頭幾例第三方檢測驗證申請專案融資,時間一定會比較久。

CIP目前申請2025年離岸風場潛力場址分別為27號彰芳及A區西島,以及與中鋼合作的29號風場,預計2019年底前融資若順利到位動工,第一座風場可望於2021年運轉。(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離岸風電#風電#綠能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38

0.0700

0.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