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過於求」與「供不應求」竟能同時存在,這麼荒謬的現象,就出現在台灣的工業區土地問題上。而8月底前要在立法院臨時會闖關的前瞻計畫預算裡,還為這荒謬再加碼一筆!
扯!預估、執行有落差
「我知道台商回台投資遇到最大的問題常常是土地,前瞻計畫有一項『在地型產業園區計畫』……。」蔡英文總統在7月的亞洲台商總會年會上推銷前瞻計畫,表示中央會支持地方政府完成20處產業園區開發、增加300公頃土地。
這筆200億元的預算,在總額8千多億元的前瞻計畫中似乎只算「小case」,但對台灣已經閒置近千公頃的產業用地,卻是雪上加霜。
兩者相加約933公頃,相當於36個大安森林公園。監察院、審計處幾乎年年糾正檢討這些「蚊子園區」,但企業在台投資,卻又經常為找不到適合土地而苦。
如果還有這麼多地,政府為何要再砸錢開發新用地?
工業局官員表示,持續朝增加用地的方向走,是根據經濟部的估算:扣除前述閒置用地面積,直至2021年,各縣市產業用地需求還要新增2,211公頃。
計算方法,則是由各地方政府上報,加上每年經濟成長需達標準1%至2%所推估出來的。矛盾的是,全台閒置用地排名第1、高達135公頃的屏東縣,卻喊出未來還需要增加76公頃。
「這也是我們一直在跟地方政府溝通的地方。」工業局官員坦言,中央持續釐清這樣的落差,如果要開園區,預定可能入駐的廠商沒達7成,就會建議地方政府不要貿然砸錢、畫地。
「這是用『大製造業』思維算出來的,」台灣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邱俊榮批評用地需求算法浮濫,台灣資源稀少,應該用更聰明的方式去賺錢。他說,過去持續耗水、耗電、耗土地的發展模式如果正確,為何台灣好多年的經濟成長率不超過2%,低於全球平均的3%?「我們不能永遠用昨日的模式思考明日的發展。」
亂!企業占地又不用
管制無力,新廠商無法進駐
陳小紅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也指出,美國科學園區就東岸鄰近哈佛的波士頓園區與西岸矽谷兩塊,中國全境也不過50個,「台灣這麼小一個地方,卻需要13個科學工業園區?」
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游振偉坦言,閒置工業地確實很多,但部分老園區缺乏公設,難以吸引業者進駐,或部分土地早年出售成企業私產,如今閒置卻捨不得釋出,政府只能從提高廠商持有土地成本來下手,如調高地價稅、增加融資貸款利率、增加園區土地管理費等,「但這些需要時間」;同時,不少廠商又有迫切用地需求,「只好一邊新設園區、一邊重整閒置區。」
換言之,政府打算同時「開源又節流」,在「開源」部分,經濟部的說法是,會嚴格審查地方政府提出的計畫,不放任蚊子園區產生;但在「節流」方面,原本經濟部打算修法,強制買回民間閒置2年以上的工業用地,但今年2月突然踩煞車,表示因事關人民私產,要再研議。
本刊詢問幾位經濟部官員,都私下無奈表示,政府手上可用的管制工具有限,只剩下「柔性勸說」方式,鼓勵企業出租或是轉賣手頭空地。
但,成效如何呢?
2年前經濟部曾宣告列管「十大閒置用地」,其中最大的是屏南工業區內,由燁輝企業所擁有的近29公頃空地;閒置最久者,是美達工業在新竹關西大旱工業用地的10公頃土地,擺著不用長達23年。官員透露,截至目前,前述兩筆仍在輔導階段,十大之中只有小部分土地出租或轉賣,逾百公頃的土地持續閒置。
顯然,政府想要開源,各種新園區政策支票大方開,但節流速度卻極慢,所謂列管其實只能列、不能管。蔡總統要民眾如何相信,再砸200億元,蚊子園區能只減不增?
【更多報導】
一句王八蛋惹議》其實柯文哲並未「失言」,他只是打破一般人對政治人物的「審美疲勞」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article_20578_Blog_1.html
抱怨,只會看不見眼前的美麗...導遊從台灣大媽身上看見:挑剔、愛批評,其實非常膚淺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article_20502_Blog_1.html
靈異事件、蔭屍都遇過...東華大學教授公墓撿骨2年,被問到底有沒有鬼,他這麼說...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article_19558_Blog_1.html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