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線上辭典被批評,負責編撰這本辭典的國語會說,把「打炮」解釋成「放鞭炮」,其實是引用自大陸的現代漢語辭典,當初在修訂時,光是編輯委員就網羅上百位中文系教授或專家,但是似乎沒有隨著時代不同更改,引發批評;就連記者問副總統關於「打炮」這2個字的解釋時,她的回答是這是外星文。
TVBS記者古彩彥:「教育部的線上辭典引發爭議,到底這2個字的來源,來自於哪裡?我們來國語會找答案,國語會說這個詞句的出處,其實來自這裡,『現代漢語辭典』。」
翻開這本大陸出版的1983年,修訂版的現代漢語辭典,裡面的確有「打炮」這2個字;意義等同於放炮,而放炮的解釋是,點燃引火線使爆竹爆炸。
原始來源出自這裡,教育部編輯小組民國73年開始,才會用放鞭炮,來形容這2個字。
教育部國與會執祕陳雪玉:「原始編輯的資料裡面,這個打炮是有多種意思的解釋 ,有提到砲彈發射嘛,比如說金門跟對岸打炮,大家就知道是砲彈發射,那也有是說就是放鞭炮的意思。」
國語會強調,當初編撰線上辭典時,網羅上百位中文系教授協助,修訂字典上的意義,「放鞭炮」其來有自;但是副總統呂秀蓮顯然不太認同。副總統呂秀蓮:「現在有所謂外星文,我也看不懂,喔火星文,反正太新了,我覺得新是可以,可是把一些老的、好的、優良的丟掉了。」
國際上的大辭典,為了符合時意,經常更新;但教育部的國語辭典似乎慢半拍,這次引發這麼大的爭議,國語會說,他們可能會召集專家修訂,不再放鞭炮了。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