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線上辭典遭投訴,把「打炮」解釋為放鞭炮,引起爭議後;今天繼續發酵,多跟性器官相關的字都查得到,甚至「買春」的意思,被解釋成「買酒」;教育部沒有立刻修改,但為了滅火,下午緊急關閉網站;依舊堅持,國語辭典是多元呈現詩詞典故,只是10年沒修訂,老師家長已經看不下去,擔心孩子被誤解。
炮,可以用打的;那「買春」又是什麼意思?教育部線上辭典再次「教育」網友,說春是酒名,因此「買春」就是「買酒」。
學生家長:「通常小朋友都會覺得,字典講的就是對的,如果小朋友理解這樣的話 ,可能跟別人說『我們去買春』,我覺得這樣,好像...。」
國小老師徐儷月:「如果你爸爸在喝酒,(作文寫)說今天爸爸去『買春』,你要跟他講 ,現在的意思是什麼?」
老師家長都覺得不妥,但教育部自認引經據典,站的住腳;直指「買春」一詞,是出自是晚唐才子司空圖的詩品,玉壺買春,就是拿著玉壺去買一款稱作「春」的酒,買春就是買酒啦,不用大驚小怪。
就在記者繼續追查線上國語辭典系統的同時,本來說「要繼續研議」的教育部,竟然悄悄關閉網站,從官網到庫存連結,全部封鎖;只強調,當初辭典是編審召集人李鍌跟總編輯李殿魁,等一百多名教授,花了很多工夫,呈現語言的多元化,也曾為了尊重原住民,修正山胞一詞,並非打死不改。
教育部國語會執秘陳雪玉:「比如他提到說,我們一群年紀小的組成打炮隊,真的很少用的話,我們都會做刪除。」
「買春」等於「買酒」,這樣的典故,實在不合時宜又太少用;每天有4萬人上線使用的辭典,已經10年沒有全面檢討,出了事就關站,難道這就是咱們教育部的專業嗎。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