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造輕型巡防艦,日前在賴總統主持下,完成龍骨安放,目標在2026年,交付兩艘原型艦。這款巡防艦,將分為防空和反潛兩個版本,設計上更是從美軍未來的「星座級」巡防艦衍生而來。按照海軍規畫,這系列新型軍艦,將適時取代老舊的濟陽級巡防艦,同時補上懸缺已久的二級艦戰力。
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江炘杓:「震海計畫的新型的飛彈巡防艦,那海軍當初開出的規格,是希望能夠安裝,主動式的相位陣列雷達,中研院研發出來是被動式的,它的體積,它的重量都太大太重,那麼裝在4500噸級的這個載台上面,就會感到吃不消,所以這個計畫就暫停。」
國防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那再加上現在一級艦的這個,比較年齡也比較大了,相對的任務的壓力也大,我們勢必要把中間這一塊,把它填補起來,那它也很適合在台灣海峽周邊地區,擔任巡弋巡防的任務。」
滿載排水量提升至3千噸,防空版配備了垂直發射器,將大幅增加32枚海劍二飛彈接戰的效率,16枚雄風反艦飛彈,則是海上截擊標準配備,而反潛構型,則是將部分艦上空間,轉為收納反潛魚雷和拖曳式聲納,其中後者的目標,是逐步取代廉頗老矣的濟陽級巡防艦。
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江炘杓:「主要的任務就是用來保護艦隊,以這個防空型來講,那它在這個海軍,水面作戰支隊裡面,可以配合康定級艦,來擔任這個海軍水面作戰支隊,就是所謂的SAG的,內層防空的一個角色。」
在沱江級巡邏艦的造艦規劃上,也能看見類似布局,不過在講求不對稱防衛的現在,中大型軍艦,為何仍然不可或缺。
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江炘杓:「96年台海危機的前後,陸續除役之後,海軍就沒有作戰二級艦了,長時間以來缺乏這種二級作戰艦,也確實對於海軍艦隊的,這個作戰的這個人才,在海上的年資的養成,造成了一些一定程度的一些影響。」
現行我國海軍艦艇分級,康定級成功級濟陽級和基隆級等主戰軍艦,通通被歸類為一級艦,滿載噸位,一千噸以下的飛彈巡邏艦,屬於三級艦,而中段,一千噸到三千噸的二級艦,目前數量種類最少,也多半是任務支援用,多少影響了海軍中階幹部上艦歷練安排,非大即小的應戰陣容,也少了些彈性。
國防院中共政軍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我們大家都知道台海可能,很多時候,它天候其實不是那麼好,那你可能必須要在海上有足夠的續航力,然後有足夠的耐航力,能夠抵抗這樣子的,可能比較大的這種風浪,然後長時間在海上巡弋,然後跟中國的船艦對峙,所以它這個船大概要有一定的規模。」
國防院戰略資源所副研究員吳自立:「海軍可能決定說並不適合繼續推行下去,可能會造成延宕,但是戰力的需求仍然在不能等,事實上新一代的巡防艦計畫,還是在繼續進行,並沒有化整為零,在那時候因應當時的需求,還有當時的預算資源的分配,來做一個彈性的運用。」
相形之下,海巡基於任務性質,造艦考量相對直覺。
千噸級以上巡防艦,近年相繼交付海巡投入執法陣容,基於「平戰轉換」的思維,增配了不少防衛性武器,原因是當前面對的灰色衝突規模和行動方式,力道今非昔比。
國防院中共政軍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每天的這種灰色地帶衝突,因為中國來的船也都是小型的船,大概就是大概4000噸左右的這種巡防艦,那你每天就是在這種遭遇戰,所以你大概,反而是你需要有足夠的船,然後有一定程度的那個耐海能力。」
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威脅型態,以小搏大是選項,但不是唯一解,防禦層次的多樣,至少能讓敵方在企圖越雷池之前,得多幾分顧慮。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