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賴清德重申互不隸屬!以台灣新文明論 破解國家認同之爭

作者 黃清龍
發佈時間:2024/06/19 17:33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19 17:33
總統賴清德親臨陸軍官校百年校慶。(圖/胡瑞麟攝)
總統賴清德親臨陸軍官校百年校慶。(圖/胡瑞麟攝)
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陸軍官校慶祝建校百年,總統賴清德親臨閱兵並致詞,就國家定位與國軍使命提出期勉,是繼5月就職演說後,另一次具有重要里程碑的談話。
 

賴總統首先回顧黃埔百年校史,從東征、北伐、剿共、抗戰征途,到後來國共內戰失利,民國38年政府播遷來台,隔年陸官於鳳山復校,軍民團結一致打過八二三等戰役,成功守護台灣,「在一次又一次生死與共裡,中華民國已在台澎金馬落地生根,陸軍官校更在鳳山開枝散葉。」

賴總統說,百年陸官校史,從黨軍到國軍、從革命軍到專業軍、從為總理而戰到為國家人民而戰,今天國軍不屬於任何個人或黨派,而是效忠國家、效忠人民、效忠民主,絕不能夠敵我不分、敵友不分,更不能夠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

賴總統強調,「中華民國在哪裡,黃埔精神就在那裡」,秉持「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台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才是真陸官,沒有這份雄心壯志就是假黃埔。新時代全體師生的最高使命,就是勇敢承擔守護台灣、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責大任。
 

賴總統616講話,有力地駁斥中共藉紀念黃埔百年,與台灣爭奪話語權的統戰攻勢。他重申「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堅持「中華民國台灣前途由2300萬人民共同決定」,清晰闡明黃埔的使命繼承歷史,當然是效忠中華民國及憲法,保衛台灣這塊土地及人民。

然而不能否認,遷台已達四分之三世紀的陸軍官校,至今猶陷於史觀話語權、正統嫡庶論、兩岸關聯互動,乃至國家民族認同的糾結。

當年孫中山創辦的黃埔軍校,乃是聯俄容共的產物,因而有蔣中正擔任校長,也有周恩來出任教師,黃埔校友更有多人日後成為國共兩黨軍的主帥。北伐期間寧漢分裂,國共分道揚鑣,蔣中正發動五次圍剿;抗戰勝利後國共爆發內戰,中共建政後,黃埔軍校在大陸就消失,許多黃埔子弟被屠殺,後代被打成黑五類。簡言之,黃埔和共產黨一直是有難解的血海深仇。

如今中共所以大肆慶祝黃埔百年,願意放下當年血海深仇,是為了終結中華民國歷史的過去,要爭「中國統一大業」的主導權。大陸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最近於海峽論壇致詞指稱,「台灣自古屬於中國,台灣同胞天生就是中華民族的一份子,歷史不容扭曲,血緣無法改變」,就是活生生的統戰演示。

然而正如陸委會回應時批評,「兩岸之間真正的差距,在於政治制度與生活方式」。如果沒有辦法讓台灣人民感受到對岸也能珍視民主、自由價值,落實人權保障,任何統戰活動與政治宣傳都是徒勞。

「制度與生活方式之爭」誠屬兩岸主要分歧所在,然台灣內部仍然存有嚴重的認同問題。領導人呼籲大家愛國,有些人卻質疑「賴總統愛的是哪一國?」畢竟要認同,要愛國,就必須有歷史,有根源,才能凝聚全民團結共識。
審視台灣400年歷史,包括西班牙、荷蘭、明鄭、清王朝、日本帝國、國民黨執政時期、民進黨執政時期,每一後繼政權都在否定前朝,使得台灣成為極度欠缺歷史記憶的國度。由於新的國家認同未能建立,這才使得馬英九可以繼續販賣中華民族這樣的陳舊思維,儘管在台灣已沒幾個人還在乎甚麼「炎黃子孫」。

 
舊的大中國主義已經過時,新的台灣意識卻還粗疏,要解決這樣的認同危機,台灣必須跳脫統獨窠臼,以自由民主對抗民族主義之外,更要宣揚新的台灣文明論。

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曾在1989年提出台灣的願景是「科技島」,2016年他再次提出台灣未來的新願景是要成為「創新矽島」(Si-nnovation Island),打造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Oriental Si-vilization)的發祥地。

過去台灣已經在3C物質文明方面對世界做出貢獻,他認為未來台灣要具體展現「東方矽文明」,為全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就要靠台灣貓群(CATs),才能讓台灣名揚四海(Taiwan CATs Charming the world)。

所謂「CATs」,指的就是:「Culture」(文化)、「Art」(藝術)、「Technology」(科技),藉由台灣「貓群」來展現東方矽文明對全世界的魅力。

台灣應當以新的文明典範論,突破老舊的統獨思維,以凝聚全民團結共識。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黃清龍專欄

#陸軍官校#賴清德#國軍#黃埔百年校慶#黃埔軍校#兩岸#中共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黃清龍

獨立媒體人,現任信民兩岸協會理事長﹑POP撞新聞主持人。曾在聯合報﹑首都早報﹑自立晚報﹑自立早報﹑中時晚報﹑中國時報及旺報等不同媒體任職,從助理記者到總編輯﹑社長﹑發行人。對台灣藍綠有深切體會,對兩岸問題有第一手接觸,對美中關係長期關注,希望以博腦佛心(Profession)為台灣公共輿論盡一分力。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2329

0.1529

0.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