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拆除議題討論了幾十年,終於敲定今(13)正式拆除。位在市中心的一殯,未來將有何規劃?台北市長蔣萬安說,短期內會先做停車場以及綠地使用,中長期部分則還在規劃。不過,傳出當地里長多數希望改為「商辦大樓」,但近年台灣房價高居不下,也有民眾主張應該為社宅,落實居住正義,但是,不少人心中難免有疑惑,曾經作為殯儀館的地方,若改為住宅,心裡不會毛毛的嗎?對此,民俗專家廖大乙接受《TVBS新聞網》採訪表示,只要做到「3要點」,其實,殯儀館改為住宅,民俗上是無忌諱的。
台北市房市高居不下,年輕人買房壓力越來越大,政府社會住宅比例杯水車薪,此情況下,位在市中心的一殯拆除後,其中就出現「改建為社宅」的聲音。
不過,也有不少民眾反映,原本作為殯儀館的地方,改為住宅,不免心裡「毛毛的」,在傳統習俗上,是否真有忌諱?廖大乙受訪時表示,凡舉停屍間、殯儀館改建為住宅,民俗上其實是無忌諱,但必須做好「3要點」,以表尊重「好兄弟」、「好姐妹」。
廖大乙說,第一點,殯儀館拆除後,土地至少要曝曬半年,並辦法會;第二,新建築建造時,設計師及社區委員要討論出在一個地方「立碑」,並寫下「萬善同歸」,讓好兄弟、好姐妹有一個歸宿,大家都平安的意思,地點沒有一定,可以選在中庭,未來住戶經過,雙手合十即可;第三,新建築蓋好後,要跟好兄弟、好姐妹報吿。
廖大乙直言,「只要想,突破心理的毛毛的想法,哪一個地方沒死過人?」,只要做好該有的習俗以表尊敬,殯儀館改建為住宅、商辦大樓都是沒問題的。不過,他說,若是作為八大行業,則特別適合,生意會非常興旺。
對於未來一殯移除後未來的規劃,民眾黨北市議員林珍羽表示,一殯拆除已經講了2、30年,對於周邊居民以及台北市民來說,其實是大家期待已久的事情,畢竟一殯60年來乘載了很多歷史人物的故事,落幕之後有非常多需要再濃縮的地方,台北市政府有責任要做好。
至於市民對於一殯拆除後用地的期待?林珍羽說,市民會希望是更多元的用途,一殯附有行天宮、榮星公園,所以其實居民會希望這塊地採取複合式使用方法,讓各年齡層都能照顧到。
而是否有民眾表達希望改建為社宅?林珍羽透露,這部分的討論是比較兩極,有些人會有民俗禁忌,有些人覺得居住正義也很重要,後續還是需要跟各方市民朋友、地方人士再多溝通,會比較完善一些,北市議員也會在議會提出相關意見給北市府,相信市府也會採納地方民眾、地方業者的意見。
當地行政里里長鄭春華則表示,有向市長蔣萬安建議,希望改建為商辦大樓,把這塊地活絡起來,讓附近的所有的居民都受惠;而對於改建為社宅或是醫療園區,鄭春華說,「我們建議是要做商辦大樓,以後這個地點活絡起來,讓社區也有面子,不然的話來我們這邊,我們住這邊,人家問你住哪裡,不敢講,說我家住殯儀館」,已經忍耐了60年,也要還給里民公道。
不過,也有當地民眾表示,認為居住權比什麼都重要,現在國內房價高居不下,年輕人買房難如登天,即使用青年安居計畫,前五年只需繳利息,但從20幾歲背房貸,要還40年,等於到70歲才能還完房貸,一輩子都在為居住拼命,最後還的本金加利息還更多,非常辛苦,所以認為改建成社宅,讓年輕人有一個家,比什麼都重要。
◤獨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