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王義川稱「手機分析群眾」!民眾憂隱私被侵犯 專家曝3事先釐清

編輯 蕭達多 報導
發佈時間:2024/06/05 21:10
最後更新時間:2024/06/05 21:10
play
讀新聞
00:00 / 00:00
1 x
播放速度
  • 0.5x
  • 1x
  • 1.25x
  • 1.5x
  • 2x
play pause
5月24日立院外聚集反國會擴權修法者。(圖/TVBS資料畫面)
5月24日立院外聚集反國會擴權修法者。(圖/TVBS資料畫面)

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日前稱,透過手機定位分析資料,參與5月19日民眾黨活動民眾,和5月24日青鳥行動是不同族群。言論引發爭議,王義川6月3日回應「用膝蓋想也知道」;有民眾檢舉涉違個資法,北檢已分他字案偵辦。不少民眾好奇,真能透過手機訊號分析到個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4日發布報告,專家指出有「3件事」要先釐清。

更多新聞:傳朱立倫認「花東三法已被黑」 李彥秀:產生共識前不硬推

 

王義川。(圖/TVBS資料畫面)

事實查核中心指出,王義川稱利用手機訊號分析群眾,說法引發討論,而民眾可能想知道,真能透過手機訊號分析人流及群眾屬性?彙整專家說法報告如下:

一、王義川所提到「手機信令」,是電信公司透過基地台取得的用戶位置資料,並搭配電信業者使用者資料庫,可分析群眾年齡、行動、位置,消費行為等資訊。但在販售這些分析資訊時,需要除去可以識別個資的訊息。

 
就技術面看,確實可透過手機基地台連線掌握特定區域人流,甚至掌握民眾行動軌跡。但一般公司或個人,要取得手機信令搭配使用者資料難度較高。

二、無論是數據分析服務商、廣告行銷或政府等公私部門,均有運用手機信令資料。如台北燈節、新北耶誕城等,利用手機信令分析瞭解參與者大致輪廓與人、車流,或將商業行銷簡訊推播給曾經去過特定地點的特定用戶等。

三、專家表示,業者使用這些電信大數據時會將民眾手機「假名化」,意即給予特定一組代碼(UID)。但目前假名化的個人資料在個資法中並無明確定義,業者稱這些假名化個資屬於「去識別化」資料,不歸個資法管轄,亦可能招致濫用。

更多新聞:朝野衝突「罷免名單」瘋傳 黃暐瀚點名這1類立委小心了!

報告還提到,5月29日國安局長蔡明彥受訪表示,政府機關要跟電信業者調閱用戶的資料,事實上有非常嚴謹的法律跟行政程序;在行政要經12道程序審查,同時要送高等法院裁核,才有辦法調閱相關資料。
 

拚戰國會

#王義川#手機#訊號#監控#個資#分析#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91

0.0851

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