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和數位化的時代,商業環境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根據西門子《領導力白皮書》指出,企業面臨著11大挑戰,包括經濟循環的大起大落、商業發展與永續的平衡、市場及客戶需求的多樣化等,而人才吸引和留任已經成為企業CEO最重視的議題之一。
根據《重點產業人才供需調查及推估彙整報告》,人才缺乏的前三大因素,最大宗為「應屆畢業生供給數量不足」,占23.4%,其次為「在職人員易被挖角,流動率過高」,占18.0%,再者為「在職人員技能或素質不符」,占17.9%。代表從大環境、產業競爭的態勢以及教育體系、學用落差都是組織待解的議題。
另一方面,根據主計處統計,2021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計31.9萬人,較2019年減少42萬人,其中赴中國大陸者減少23.2萬人,赴東南亞及美國亦分別減少8萬人及3.2萬人,儘管政府單位強調國人並沒有大量赴海外的趨勢,但在全球化的環境下,人才流動將成為世界常態。
長期關心人才流動議題的彰師大教授宋郁玲接受專訪時指出:「當前人才流動已不再是單向外流,而是多點多方向的循環式流動。」她直言:「我們常覺得說跨越國境就是人才就外流了,但是這個是從一個國家中心的角度來看,如果你把人才的流動看成是一個網絡的關係的話,他們的離開只是身體上的離開,但實際上他們的知識或是他們的影響力是不是能回來,這件事才是從國家的角度需要去做的,怎麼樣去把它做緊密的巧接在知識的轉移或知識的轉換上面能夠變成台灣有用的養分,是政府應該要去強化的部分。」
她指出,像是韓國就有非常強大的人才資料庫,政府能夠緊密的跟他們的海外人才做連結,同時韓國也在海外設立實驗室或是培訓站,讓已經在國外的人才直接以自己的專業去培育從國家送出國的人才,實現知識技能的轉移,或者是像過去台灣七、八零年代有一批去美國發展的高科技人才,後來他們的知識轉移回台灣帶動了台灣的IT產業,因為台灣是個小島國,人才不可能不流動,我們應思考如何從這些循環流動的人才中,獲得對台灣有利的條件。
若在人才流動的過程中希望人才能回流台灣,宋郁玲教授認為政府還是需要在薪酬、租稅、創業資金等方面提供更多誘因。面對全球化浪潮,靈活應對人才流動已是當務之急,政府如何建構有利環境,讓台灣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贏得一席之地,可能需要更開放的思維,才能因應這股人才循環的趨勢。
◤2024年末運勢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