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預算挹注之後,我國自製的雄二、雄三反艦飛彈,數量穩定增加;加上對美採購的100套岸置魚叉系統,預計在2028年以前,將全數交付,代表國軍擁有的反艦火力,未來將超過一千枚!為了整合火力,海軍有意增設「濱海作戰指揮部」,把對海飛彈、雷達等部隊改納新單位。儘管概念是參考美軍,不過實際執行面,引起意見交鋒。
中國大陸解放軍,各型海上兵力持續完備,挑戰國際海權佈局,也衝擊台海現狀。
國軍持續擴充反艦力量之際,一派聲音主張,指揮鏈或許也有著優化空間。
整合綿密飛彈火力,拒敵於境外,我國海軍,新編濱海作戰指揮部的傳聞甚囂塵上,規劃在2026年成立,將艦隊指揮部轄下,主掌各型反艦飛彈的海鋒大隊,對海偵蒐的海洋監偵指揮部,和三支飛彈快艇中隊,整併納入新單位。
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江炘杓:「海偵部就等於是我們的眼睛一樣,那麼這個海鋒大隊就是拳頭,那你拳頭要打到目標,就要靠眼睛去發現,基地的防衛也很重要,所以我認為可能陸戰隊,也要納編進來,海上的目前已知的是這個光六快艇部隊,飛彈快艇部隊,那可能著眼於它噸位排水量比較小,那它的這個作戰半徑比較有限,所以就用它來負責,24海里的海上的一個防衛。」
驗證過類似的部署的國家,包括美國海軍陸戰隊,2022年成立的濱海作戰團,運用海基和陸基的兵力,獲得地區制海權,英國的方式是建構打擊群或反應群,透過分散部署支援北約國家執行反區域拒止,荷蘭則是組織先遣隊,到敵方領土實施滲透作戰,然而台灣就算參考仿效,最大的差異是作戰目標以守勢優先。
國防安全研究院政策分析員江炘杓:「不是說只打24浬以內的目標,它是針對我們的水面作戰支隊,海上截擊作戰的漏網之魚,跑進我24海里的敵人的目標去進行打擊,而不是說畫地自限。」
掀起各界質疑的最大原因,莫過於防務負責區域,知情人士解釋,24海里內是部署位置而非接戰範圍,因為反艦飛彈射程動輒百公里。
前國防部視察盧德允:「其實最主要就是,因為我們買了400枚的魚叉飛彈,那這樣的話,變成你這個以前的海鋒大隊,要急速的膨脹,那膨脹是你有裝備,那你必須要有人,那還有後勤維護整個系統架構。」
軍事記者葉郁甫:「承平時期人事行政問題,恐怕比作戰更難解,按照現行國防部與轄下單位,必定由海軍出任的中將只有九位,濱海作戰指揮部如果成立,那麼中將指揮官的職缺增設,將是行政法規層面問題。」
前國防部視察盧德允:「萬不得已或是說沒有經過很周密的考慮,還有政治上的溝通的話,你這個將官的員額是沒有辦法增加的,一定是別的地方要調部過來,那至於哪個單位要犧牲掉他的員額。」
軍階直接影響指揮權,濱指部如果和艦隊指揮部平起平坐,橫向溝通誰該聽誰的,而台灣幅員有限,還需不需要第12個戰略執行單位,也是個問題。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那今天如果成立了一個,比照艦指部的制海飛彈指揮部,甚至於濱海作戰指揮部的話,那就表示以後這些飛彈部隊的人員,就可以在飛彈部隊體系之內去發展,那有助於這個專業人才,長期的在飛彈部隊服務,另外當位階升高之後,那理論上他也就能夠主導,自己飛彈部隊的建軍規劃,再去劃分更小的這種地區防衛司令部,坦白講我覺得,這對於現代化的聯合作戰的效率來講,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有害。」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