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新冠疫情與兩岸關係低迷雙重夾擊,大陸2020年暫停陸生赴台升學,僅開放原本在台陸生繼續升讀,111學年度陸生來台就讀碩博士班正式分發榜單18日公告,碩博士班共核定1500個名額,僅錄取465名,招生達成率31%創新低,若政策持續,陸生將逐漸消失在台灣社會中。兩名分別在台讀書6、7年的陸生接受《TVBS新聞網》採訪時表示,回顧在台灣這段時間,兩位不相識、不曾見過面的陸生,都不約而同地說出「台灣是我第二個家鄉」,並分享,台灣學生的勇敢、有想法對他們的影響很大,「很希望台灣與大陸能繼續保有學術交流的空間,台灣的學術氛圍與學術能力值得認可」。
政大傳播所陸生林芮宇今年9月拿到碩士學位之後,就會返回家鄉,她說,「不知不覺我已來台求學6年有餘,從最初選擇就讀台灣的大學到如今碩士即將畢業歸家,不論是生活、學業、交友,台灣都承載了我太多的回憶」。
回顧在台6年的生活,林芮宇說,在生活方面,因為自己是南方人,生活習慣跟台灣非常類似,幾乎不需要適應,唯一需要習慣的就是那大街小巷都能聽到的「台語(閩南話)」,剛來時每當阿公阿嬤用台語對她說話,總能看到她一臉尷尬的擺手搖頭,不過慢慢地她也學會了講些簡單的句子,偶爾還能跟阿公阿嬤對話。
「若問我離開台灣後最懷念什麼,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說出『夜市』二字」,林芮宇說,台灣的每一個城市都有夜市,無論規模大小,該有的經典美食必定都有,如青蛙下蛋、QQ球、章魚燒、臭豆腐⋯⋯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已經把台北的夜市都吃了個遍、台中和台南的夜市也都去過」。她更開心的提及,來台灣不得不提到「便利商店」,711、全家、萊爾富為生活提供了便利,無論在多麽偏鄉的地方,路上都會有24小時便利商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她就讀的學校山上的宿舍就有一家,平日提款、列印資料、買食物都得靠它。
至於學業方面,林芮宇表示,老師們待人和善,她還記得大一第一堂課,老師說「要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覺得老師說的就一定對,世界不存在標準答案」,這句話對她受益匪淺,在求學的路上貫徹始終。不論是系所的教授還是負責管理陸生事務的老師,都對她關懷備至,一個在學習上和她探討學術知識,一個在行政事務上幫助她處理問題,「真的很感謝她們的付出,為我打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
「台灣最美的是人,這話一點沒錯」,林芮宇分享,在交友方面,她在台灣交到蠻多不錯的朋友,有同學也有長輩,有在學習上幫助她的,包括在疫情無法回台上課期間,同學會幫她直播課堂、替她提交作業;有在生活上幫助她的,帶她看醫生、為她送便當;同時有一群時常約吃飯、出去玩的朋友,「她們的存在讓我的台灣生活豐富多彩」。
從政大企研所畢業的陸生Jerry(化名)去年完成碩士學位之後,現在已回到上海,不過,他說,今年他度申請來台念博士,「就很喜歡這個地方,人很少能在一個地方待6、7年,甚至更久,台灣是我第二個故鄉」。回首在台的7年的時光,他說,「展望時是那麼漫長,回憶起卻如此短暫,從士林夜市到木柵動物園,太多值得細數珍藏的回憶留在他的腦海中」。
更多新聞:陸生來台2/再見了!曾尷尬聽不懂台語 畢業最不捨這事
Jerry說,拍過的美景在發完ig之後可能就會遺忘,上過的課程在考完試後便也不再提起,但是「在台灣求學的過程中遇到的勇敢的、有自己想法的台灣同學們對我產生深深的影響」,他看到一群台灣同學對於婚姻平權、自己的規劃,都能勇敢的表達或者是支持,改變了他原本隨波逐流的生活,讓我在後續的求學、求職過程中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對我來說影響是很大的」。
在即將完成學業返回大陸的時刻,林芮宇稱,自己心情非常複雜,為自己能夠如期拿到學位高興,同時也因離開台灣而難過,「這個能成為我第二個故鄉的地方,這次的轉身離開可能會是我人生的最後一次駐足」。她說,6年的求學路是開心的,很希望台灣與大陸能繼續保有學術交流的空間,台灣的學術氛圍與學術能力值得認可,「我將帶著學得的知識重新啟航,再見台灣!」。
更多新聞:陸生來台3/恐成絕響!陸喊卡學術交流 政府可做兩件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