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清龍(信民兩岸研究協會理事長、獨立媒體人)
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週,隨著戰事拖延及歐美制裁空前嚴厲,國際間除了關注俄烏談判進展,美國與中國在羅馬舉行的高級別外交會晤,也是焦點所在。
 
俄烏昨天第四輪談判,除了各自表達立場,並無具體進展。雖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願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城與俄羅斯總統普欽見面,但一切都還言之過早。
另一邊廂,中國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與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剛結束在義大利羅馬的會談,美國官員會後向傳媒形容,雙方進行歷時7小時的激烈(intense)討論,觸及多項議題,包括美方對中俄結盟和北京在台海挑釁作為的關切、美中競爭、北韓局勢升高,以及烏克蘭局勢。
會談前夕,蘇利文就警告中國,切莫協助俄羅斯逃避全球各國的制裁行動,「這會有後果的」。蘇利文說:「我們不容許狀況持續下去,也不容許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遭到經濟制裁的俄羅斯提供一條救生索。」中方也勢必就台灣問題,向美方提出要求。台灣與烏克蘭的連結,在羅馬會談中得到某種印證。
 
當然對中方來講,現在必須克服的是,如何擺脫烏戰前期的誤判,避免繼續被普欽綁架,但又必須維持與俄方的關係。近日中國官媒開始提到要避免軍事冒險主義,官方學者也呼籲北京當局盡快和普欽切割,這些都是立場調整的跡象。
在剛結束的中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的記者會上,出現與歷屆很不同的場景,獲選發問的前三個媒體記者竟全都不是官媒,而是美聯社、路透及CNBC等美英傳媒。這當然是刻意的安排,凸顯中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與西方溝通。
自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始終未明確反戰,甚至不用「入侵」字眼。直到三月七日,才由外長王毅釋出願就烏克蘭戰爭展開必要的斡旋,並且盡快提供緊急人道物資援助。外界分析,王毅的表態,應與俄羅斯久戰不克,全球反戰浪潮浩大,國際制裁不斷升高,北京當局為了降低被拖下水的風險,政策方向轉變有關。
近日連中國官方學者都公開呼籲,盡快和普欽切割,以免被孤立。發表此論的是中共上海黨校教授胡偉,他在「中美印象」(U.S.-China Perception Monitor)網站撰文探討「俄烏戰爭可能與中國抉擇」。兩年前解放軍少將喬良(超限戰作者)曾在這個網站發表「台灣問題攸關國運 不可輕率急進」。由於中美印象網站是由美國非營利組織卡特中心所設立,表明這些言論既是說給內部聽,也是大外宣的一部份。
據胡偉研判,俄烏戰爭將使得美國重新獲得西方世界的領導權,西方內部將更加團結,西方力量將得到明顯的增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繼續擴大,美國在非西方世界的影響力也將提升。因此,他提醒北京當局,有些情況下選擇中立是明智的,但不適用於這場戰爭,北京這次只能站在大多數國家一邊,以免被進一步孤立。
至於俄烏戰爭的走向,胡偉也大膽預測,即使俄軍付出巨大代價佔領基輔並建立傀儡政府,也不意味著最後的勝利,從此俄羅斯將背上沉重包袱,不堪重負。此外,他說,因普欽閃電戰失敗,現在西方制裁達到空前程度,俄羅斯國內經濟和民生遭受嚴重影響,不排除發生政變的可能。普欽若因內亂、政變或其他原因下台,俄羅斯將更不可能與西方對抗,大國地位將終結。
這樣的「唱衰」言論出自官方學者,充分反映北京的戒慎恐懼,與決策的左右為難,但這不表示北京就一定是烏克蘭戰爭的輸家。現在戰爭還在持續,俄﹑烏雙方的談判仍在進行,如果最後需要一個第三者出面調停,中國仍有可能扮演此一角色,從而提升其國際地位。
 
再者,如同專家分析,烏克蘭戰事演變,固然為西方國家提供了如何「助台抗中」的操作模擬,北京同樣也從戰事演變中,學習到如何避免俄羅斯所犯的錯誤,以及如何抵抗西方可能的經濟制裁。所以台灣除了關心美國會不會派兵之外,更應密切注視大國博奕下,這場戰事「規範設定權」的演變。
所謂「規範設定權」,就是「建構主義」學派經常談及的「norms construction」。據學者沈旭輝解釋,當兩國發生衝突時,除了直接派兵正面作戰之外,究竟什麼算是「戰爭行為」,國際上並沒有精準的規範去定義什麼算是﹑什麼不算。這使得雙方在表面的衝突之外,私下也會形成默契﹑進而成為準則,以避免衝突程度升高。
沈旭輝舉例,韓戰時中國沒有派解放軍、而是派所謂「志願軍」參戰,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那根本是正規軍,但還是讓各方找到避免世界大戰的迴旋空間。當時中國軍隊幾乎沒有空軍,空軍都是蘇軍直接參戰,只是喬裝為北韓、中國軍隊,對此美國為首的聯軍完全知道,甚至擊落過蘇聯空軍、找到蘇聯軍人,也都不願公開,就是避免美蘇直接作戰,這也是美蘇雙方的默契。
這次烏克蘭戰局,美國總統拜登很早就說不會派兵,否則「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美國當然沒有置身事外,問題在支援烏克蘭可以到什麼程度?近日烏方不斷要求北約國家支援軍備,波蘭終於表態願意贈送蘇製米格戰機予烏克蘭使用,前提是要經過北約機制,也就是交由德國起飛。美國卻認為「不可行」,這顯然與普欽說過:任何給予烏克蘭戰機的國家,都會被看作直接參戰有關。
 
然而,普欽也說過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的行為形同參戰,為什麼西方卻不怕引起俄羅斯升高戰爭?還有北約自2014年之後,就為烏克蘭培訓軍隊,這次也直接參與了資訊戰、情報戰,那為什麼美國又不擔心普欽發難?原因就出在當中並沒有明確界線,雙方都在爭奪規範的設定權。
沈旭輝認為,假如波蘭戰機因為俄方的恐嚇,而不能送到烏克蘭,普欽就會得到「規範設定權」。相反假如戰機送到烏軍使用,而俄軍不敢攻擊波蘭、德國或對北約宣戰,這個「規範設定權」就屬於西方。
這正是台灣必須密切注視烏戰的重點。現在共軍機艦不斷在台海出沒,就是要逐步改變過去由美國訂下的規範,雖然尚未跨越紅線,但假如這次普欽成功,就會提供解放軍很好的示範,包括究竟怎樣算是「武統」,怎樣算是「特別軍事行動」,中方將有設定權,日後也可以恐嚇日本自衛隊,向台灣提供情資等同宣戰,台灣不能不防。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烏克蘭戰爭進入第三週,隨著戰事拖延及歐美制裁空前嚴厲,國際間除了關注俄烏談判進展,美國與中國在羅馬舉行的高級別外交會晤,也是焦點所在。
俄烏昨天第四輪談判,除了各自表達立場,並無具體進展。雖然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稱願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城與俄羅斯總統普欽見面,但一切都還言之過早。
另一邊廂,中國中央外事辦主任楊潔篪與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剛結束在義大利羅馬的會談,美國官員會後向傳媒形容,雙方進行歷時7小時的激烈(intense)討論,觸及多項議題,包括美方對中俄結盟和北京在台海挑釁作為的關切、美中競爭、北韓局勢升高,以及烏克蘭局勢。
會談前夕,蘇利文就警告中國,切莫協助俄羅斯逃避全球各國的制裁行動,「這會有後果的」。蘇利文說:「我們不容許狀況持續下去,也不容許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對遭到經濟制裁的俄羅斯提供一條救生索。」中方也勢必就台灣問題,向美方提出要求。台灣與烏克蘭的連結,在羅馬會談中得到某種印證。
當然對中方來講,現在必須克服的是,如何擺脫烏戰前期的誤判,避免繼續被普欽綁架,但又必須維持與俄方的關係。近日中國官媒開始提到要避免軍事冒險主義,官方學者也呼籲北京當局盡快和普欽切割,這些都是立場調整的跡象。
在剛結束的中國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召開的記者會上,出現與歷屆很不同的場景,獲選發問的前三個媒體記者竟全都不是官媒,而是美聯社、路透及CNBC等美英傳媒。這當然是刻意的安排,凸顯中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與西方溝通。
自二月二十四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國始終未明確反戰,甚至不用「入侵」字眼。直到三月七日,才由外長王毅釋出願就烏克蘭戰爭展開必要的斡旋,並且盡快提供緊急人道物資援助。外界分析,王毅的表態,應與俄羅斯久戰不克,全球反戰浪潮浩大,國際制裁不斷升高,北京當局為了降低被拖下水的風險,政策方向轉變有關。
據胡偉研判,俄烏戰爭將使得美國重新獲得西方世界的領導權,西方內部將更加團結,西方力量將得到明顯的增長,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將繼續擴大,美國在非西方世界的影響力也將提升。因此,他提醒北京當局,有些情況下選擇中立是明智的,但不適用於這場戰爭,北京這次只能站在大多數國家一邊,以免被進一步孤立。
至於俄烏戰爭的走向,胡偉也大膽預測,即使俄軍付出巨大代價佔領基輔並建立傀儡政府,也不意味著最後的勝利,從此俄羅斯將背上沉重包袱,不堪重負。此外,他說,因普欽閃電戰失敗,現在西方制裁達到空前程度,俄羅斯國內經濟和民生遭受嚴重影響,不排除發生政變的可能。普欽若因內亂、政變或其他原因下台,俄羅斯將更不可能與西方對抗,大國地位將終結。
這樣的「唱衰」言論出自官方學者,充分反映北京的戒慎恐懼,與決策的左右為難,但這不表示北京就一定是烏克蘭戰爭的輸家。現在戰爭還在持續,俄﹑烏雙方的談判仍在進行,如果最後需要一個第三者出面調停,中國仍有可能扮演此一角色,從而提升其國際地位。
再者,如同專家分析,烏克蘭戰事演變,固然為西方國家提供了如何「助台抗中」的操作模擬,北京同樣也從戰事演變中,學習到如何避免俄羅斯所犯的錯誤,以及如何抵抗西方可能的經濟制裁。所以台灣除了關心美國會不會派兵之外,更應密切注視大國博奕下,這場戰事「規範設定權」的演變。
所謂「規範設定權」,就是「建構主義」學派經常談及的「norms construction」。據學者沈旭輝解釋,當兩國發生衝突時,除了直接派兵正面作戰之外,究竟什麼算是「戰爭行為」,國際上並沒有精準的規範去定義什麼算是﹑什麼不算。這使得雙方在表面的衝突之外,私下也會形成默契﹑進而成為準則,以避免衝突程度升高。
沈旭輝舉例,韓戰時中國沒有派解放軍、而是派所謂「志願軍」參戰,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那根本是正規軍,但還是讓各方找到避免世界大戰的迴旋空間。當時中國軍隊幾乎沒有空軍,空軍都是蘇軍直接參戰,只是喬裝為北韓、中國軍隊,對此美國為首的聯軍完全知道,甚至擊落過蘇聯空軍、找到蘇聯軍人,也都不願公開,就是避免美蘇直接作戰,這也是美蘇雙方的默契。
這次烏克蘭戰局,美國總統拜登很早就說不會派兵,否則「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美國當然沒有置身事外,問題在支援烏克蘭可以到什麼程度?近日烏方不斷要求北約國家支援軍備,波蘭終於表態願意贈送蘇製米格戰機予烏克蘭使用,前提是要經過北約機制,也就是交由德國起飛。美國卻認為「不可行」,這顯然與普欽說過:任何給予烏克蘭戰機的國家,都會被看作直接參戰有關。
然而,普欽也說過西方經濟制裁俄羅斯的行為形同參戰,為什麼西方卻不怕引起俄羅斯升高戰爭?還有北約自2014年之後,就為烏克蘭培訓軍隊,這次也直接參與了資訊戰、情報戰,那為什麼美國又不擔心普欽發難?原因就出在當中並沒有明確界線,雙方都在爭奪規範的設定權。
沈旭輝認為,假如波蘭戰機因為俄方的恐嚇,而不能送到烏克蘭,普欽就會得到「規範設定權」。相反假如戰機送到烏軍使用,而俄軍不敢攻擊波蘭、德國或對北約宣戰,這個「規範設定權」就屬於西方。
這正是台灣必須密切注視烏戰的重點。現在共軍機艦不斷在台海出沒,就是要逐步改變過去由美國訂下的規範,雖然尚未跨越紅線,但假如這次普欽成功,就會提供解放軍很好的示範,包括究竟怎樣算是「武統」,怎樣算是「特別軍事行動」,中方將有設定權,日後也可以恐嚇日本自衛隊,向台灣提供情資等同宣戰,台灣不能不防。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獨家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版權所有,未經許可請勿引用,以免侵權。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