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大陸十一/「建國大業」詮釋國共內戰 批蔣不手軟

記者 詹瑋琦 / 攝影 張宗榮 報導
發佈時間:2009/09/29 19:47
最後更新時間:2009/09/29 19:47

大陸慶祝建國60年,也順勢推出被稱為是大陸電影史上,最強卡司的「建國大業」,由李連杰、劉德華等170多名大牌演員共同主演,這部電影的背景是1945到1949年,國共內戰時,國民黨與共產黨的恩怨糾葛;不過既然是由大陸廣電總局等宣傳部門,全力籌拍的大片,當然是完全從「共產黨」的角度出發,與台灣觀眾受教育過程中所瞭解的國共歷史,完全不同。

1945年8月,國民黨蔣介石與共產黨毛澤東,在重慶握手協商,當時成為轟動一時的頭條新聞,大陸電影「建國大業」,就由這段歷史展開序幕。

「建國大業」片段:「轟炸北平的計畫到底可不可行,總裁想聽一下你們空軍的意見,只要總裁下令…。」

電影「建國大業」的劇情描述中,營造出「專制獨裁」的蔣介石,一心只想消滅毛澤東,因此完全不顧兩黨達成的停止內戰協議,擅自的召開「國民大會」,而且還暗中發動,對毛澤東的圍剿。

「建國大業」片段:「毛澤東的行蹤可以確定了嗎?這次他跑不了,執行轟炸任務,能還是不能,就那麼簡單,中國人打中國人,這種事我不幹。」

飾演國民黨海軍上將的李連杰,說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企圖打造蔣介石一人專政的形象;而另一方面的毛澤東,則是擁抱群眾,與老百姓站在一起,雖然沒有國民黨的堅強軍隊,不過電影中的毛澤東,帶領著最基層的民眾,要對抗高高在上的蔣介石。

「建國大業」片段:「北平若能和平解放,善莫大焉,政治是什麼,就是把自己人搞得多多的,把敵人的人搞得少少的。」

電影中,毛澤東率領的軍隊,一步一腳印,團結一致,同時也不斷思考,在結束蔣介石「專制時代」後,如何建立一個「民主的新中國」。「建國大業」片段:「報告,我是紅28團的老兵,我代表活著的、死了的紅軍團戰士,向毛委員敬禮。」

1945年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華民國撤退到台灣,同一段歷史,兩岸各自解讀。

#共產黨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925

0.0401

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