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島40週年,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今天表示,感謝那個時代,「雖然受很多苦,但讓我們生命充滿理想,人一生能為一個美麗的理想努力,那是生命非常浪漫的事。」
適逢美麗島事件40週年,國家人權博物館今天舉辦「美麗島40週年暨東亞民主化比較國際研討會」,陳菊、文化部次長彭俊亨、教育部次長范巽綠等人出席上午開幕式。
美麗島事件是群眾和民主運動參與者的價值理念和行動,為台灣歷史發展中相當關鍵的轉折點。美麗島事件為台灣自由化打下了基礎,電視全程轉播審判的過程,更揭穿秘密審判的面紗。
身為事件當事人之一的陳菊表示,40年前台灣社會的壓迫、威權、戒嚴,讓那個時代的人可以反抗,「雖然我們受很多苦,但讓我們生命充滿理想。人一生能為一個美麗的理想努力,那是生命非常浪漫的事。」她感謝那個時代,「雖然受苦,但讓我們可以為台灣付出。」
她指出,美麗島事件後看到台灣社會整體的轉變,也包括有許多政治受難者前輩的努力,讓台灣民主香火沒有熄滅。陳菊感謝那個時代的台灣人,在施明德還沒被抓到時,在那個風聲鶴唳、大逮捕的年代,還有人敢聲援施明德。她尤其感謝已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高俊明及牧者,「在那麼恐怖的社會下,展現對人基本權益、對人的愛和保護,是台灣永遠最美麗的情操。」
美麗島事件後40年的今天,看到台灣不斷的進步,陳菊說,「美麗島世代即將慢慢凋零,但是新的世代對台灣的理想、對自由民主的追求,是我們不變的堅持,而這也是年輕世代必須要有的深刻體會。」
彭俊亨致詞時表示,美麗島事件對台灣民主發展是很關鍵的事件,最近在許多文化部舉辦的獎項當中,許多年輕得獎者都提到,很珍惜台灣創作的自由環境,生產屬於台灣的原生內容,讓台灣軟實力被看到。他表示,大家能在這樣的環境下創作,都要感謝過去許多前輩,在民主化過程中流血、流汗。
他表示,雖然當今台灣的環境和40年前不一樣,「但存在的威脅壓迫還是有的」,期待大家能夠用行動來證明,「世界也在看台灣做的選擇,期待我們用行動,繼續維護我們台灣的民主發展力量。」
台灣與韓國在民主化研究經常是相互參照的案例,在冷戰時期同樣發生許多人權侵害的事件,研討會也邀請大韓民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朱鎮五,以及韓國聖公會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金東椿,從歷史與政治社會學的角度分析韓國的民主化經驗,為深化民主提供更為多元的觀點。
另一場民主化比較的論壇,邀請香港人權監察副主席莊燿洸,以及與談人端傳媒總編輯李志德,共同分析香港當前爭取民主自由遭遇的困境。
同時也邀請中研院社會所兼任研究員吳乃德演講,從群眾運動的觀點反思美麗島與台灣民主化的關係,豐富大眾認識歷史的角度。
而國史館館長陳儀深、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戴興盛、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黃長玲、中研院法律所副研究員蘇彥圖,則從歷史、經濟、政治、憲政等角度,談台灣民主化的進程及未來的發展,不只反思歷史,更能對未來的民主發展,提供更多想像。
國家人權博物館也將舉辦「美麗島40週年特展:台灣有一站—美麗島」,12月7日至2020年9月30日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第一法庭展出。(中央社)
TVBS新聞YouTube頻道改版囉! 快點我按讚訂閱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