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李淳分析,中國提出對台26條,傾向鎖定吸納具高技術的台企,但這些企業與美國來往密切,在美中科技戰的當下,只會讓企業的選邊站問題變得更加複雜,原本的誘因勢必受限。
中國國台辦和國家發改委4日聯名公布「關於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針對台灣企業和台灣民眾提出共26條措施,包括台資企業可同等參與中國重大技術裝備、5G、循環經濟、民航、主題公園、新型金融組織等投資建設,享受同等待遇。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今天接受中央社訪問時表示,這些措施事實上可以解讀為「中國經濟維穩政策」的一環,反映當前中國經濟成長放緩問題,鎖定的對象則是具有資金、技術、人才,但仍在觀望或尚未重點投入中國大陸市場的台資企業。
李淳指出,大多數在中國大陸的台商,並不足以滿足北京當前需求,而具有這些條件的台資企業,大多數都與美國有密切商業往來。
他表示,台美之間在高科技領域的合作一直都沒有斷過,長期以「美國下單、台灣接單、大陸製造」的美中台供應鏈運行。但隨著美中貿易戰、科技戰加劇,仰賴對美出口的台資企業正在調整過去的供應鏈結構。
李淳指出,在這種情形下,中共推出26條措施,只會讓台資企業在美中之間選邊站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誘因也相對有限。
至於台灣的因應措施,李淳則認為,就政府立場,當然希望降低中共對台以商逼政的政治、經濟風險。因此如何為台灣企業開創美、中以外的新選擇,降低選邊站的複雜性是政府必須審慎評估的施政方針。(中央社)
TVBS新聞YouTube頻道改版囉! 快點我按讚訂閱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