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觀點】總統初選全民調 是目的還是手段?

作者 何志勇/奔騰思潮
發佈時間:2019/05/28 19:00
最後更新時間:2019/05/29 17:16
 兩大黨拒黨員投票,以全民調決定候選人,此舉恐怕獨步全球 圖/中央社
兩大黨拒黨員投票,以全民調決定候選人,此舉恐怕獨步全球 圖/中央社

最近國、民兩黨為黨內總統提名問題傷透腦筋,如何透過初選全民調產生「最強的」候選人成為輿論關注焦點。其中,「手機是否納入民調」引起一番爭論。國民黨中央已決定手機不納入民調,至於民進黨內部蔡、賴兩派經協調後則同意納入,但所占比例尚未達成共識。 

在國民黨今年選擇跟進後,臺灣的兩大政黨都排除了黨員投票,僅以全民調來決定黨內總統候選人,此舉恐怕是獨步全球,姑且不論外界質疑民調勝出而獲提名者的立場是否與黨一致,以及這是否也進一步反映出臺灣政黨式微的趨勢。假定大多數臺灣民眾認為黨意不應該凌駕民意,那麼全民調的結果的確是政黨尋求勝選的重要依據,但民調怎麼做卻大有學問。 

 

民調說到底就是統計學。簡言之,做民調的目的就是理論上希望能從臺灣所有合格選民(母體)之中隨機抽樣出具有代表性的選民(通常有效樣本或成功受訪者數在1,000位上下),即他們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居住地等能大致符合全臺灣的選民結構,然後再從樣本選民對問卷的答覆來推估全體選民的意見。就此以觀,抽樣樣本是否具有代表性將決定民調結果的準確與否。 

任何政黨欲透過全民調產生「最強的」候選人並贏得總統大選,勢必取決於黨內初選民調的勝負能否真實反映全體選民的偏好。換言之,或許缺少代表性的樣本選民之見,仍可成為政黨決定提名的依據,卻難保勝出者肯定是真正「最強的」人。譬如臺北市長柯文哲一向獲得多數年輕選民的青睞,所以並不難看出,他在最近總統大選民調中支持度的高低其實會與該次調查是否納入手機有關。 

今日臺灣兩大政黨使用全民調來取代黨內總統初選是否恰當,我個人認為是值得商榷的,但這也是後話了。不可諱言,民調有其侷限性,很難做到能百分之百反映民眾的態度。不過,兩黨既已定調採初選全民調,接下來就應該是設法讓統計結果盡可能貼近事實,進而能推出「最強的」候選人。而非因人設事,為了誰贏或要卡誰而選擇較差的方法來做民調。否則能贏了初選,到頭來卻輸了大選,這有何意義呢?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奔騰思潮論壇,以上評論不代表本新聞網立場】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專家觀點

#總統大選#國民黨#民進黨#民調#蔡英文#賴清德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何志勇/奔騰思潮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政治學博士/奔騰思潮論壇在政治、法律、兩岸、外交、經濟、能源、社會、國際的專業上,擘劃一個網路對話空間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364

0.0647

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