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面臨氣候變異,只要出現暖冬或寒害,就會導致契作農產品早收或品質不佳,讓農民承受虧損壓力。現在國內有新創團隊專門分析農業數據,他們用田間感測器「看天、看地、看作物」,數據即時上傳雲端、並進行分析,把種植過程標準化、科學化,不但成功讓採購商和農民掌握生長狀況,甚至可以提早預測採收期,大幅減少農民契作損失。
今天他們要到茶園裡看風水。
數據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施旭峰:「在選擇地點的時候,主要會是跟我們的那個合作夥伴,去討論然後會做一些實驗設計。」
數據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施旭峰:「我們會把我們的感測器,就是接近他們實際上作物根系的地方,所以要看我們是什麼樣的作物,然後它的根大概深度是多長,我們感測器就需要埋在它大概的深度。」
在茶園找好方位,挖個深度30公分的土坑,埋進感測器,就能隨時掌握土壤溫施度和電導度,透過太陽能板供電、無線傳輸,這些重要數據上雲端,對茶農莊宇雋而言,可說是幫了大忙。
有機品牌製茶業者莊宇雋:「這個是我們的製茶廠這樣子,就是它這邊是室內萎凋空間,那然後我們在這邊就有,這邊可以直接看到它外面的監測。」
簡單幾台數據接收器,幫助他遠端遙控,各種精細資訊,不只監控生長條件、病蟲害,還可預測採收日期,尤其4月開始得製作春茶,以後工作前,只要打開手機APP,天氣資訊和實際狀況,不再有落差。
數據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林泰佑:「這台機器是一個微型氣象站,所以它觀測的是氣候相關的所有數據,那包含了風速 風向以及雨量。」
微型氣象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像是雨量筒可計算降雨速率、累積雨量,預測田間是否淹水,進而發布警報,紫外線和光照感測,可得知農作物是否曬傷,預做防範,小動作攸關品質產量。
數據科技公司共同創辦人林泰佑:「針對某一些農作物,它如果會在意因為風力而受到損傷的時候,我們就需要監控這些數值,舉個例子來說,像宜蘭的青蔥或者是像在台東的釋迦,如果我們搭配了空氣溫溼度的話,我們就可以知道焚風的發生。」
數據應用範圍相當廣,高經濟價值作物,包括茶葉、釋迦、中藥材,另外稻米、鳳梨、高麗菜等作物,都已看到成效,2017年9月才成立的新創團隊,把農業知識標準化,有助經驗傳承、降低生產成本,創造多贏。
數據科技公司執行長吳君孝:「過去我們可能一些傳統的經驗,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我們變得很難去掌握,包含說作物的產量跟作物的產期,所以可能都會發生,比方說像是我種植的作物早收的狀況,那這樣的狀況他們就必須有更科學化,客觀的資料來做因應跟面對。」
TVBS記者戴元利:「台灣的農業想要拚外銷,不過品質控管一直是個大問題,就是因為看到市場需求,讓近幾年農業相關領域的新創團隊,百花齊放。」
農業新創加速器指導業師:「你今天講的這個產品,有荔枝、有哈密瓜,嗯,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思考,你要先告訴我 需求量有多大。」
業師講評一針見血,彷彿殘酷舞台,因為想創業,不只要會製作產品,募資、銷售也是重要一環,現在國內有加速器,專門輔導農業、食品新創團隊,希望運用資通訊優勢,把台灣推向國際市場。
好食好事基金會執行長歐陽思菊:「其實已經有很多就是說,年輕人投入在這個部分,希望在這個議題上面能夠多多發揮,尤其是在提供新的這個解決方案上面,農產品的這個產量提高 品質的改進,那這些都是未來我們可以幫助這個人類,在生存上面可以繼續延續下去,做一個永續發展生存的這個部分。」
全球氣候變異,食安成了永續課題,台灣人才從中找機會,挖掘產業轉型契機。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