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樣的嚴峻訓練,讓拳頭指節厚如鐵壁,劈磚、擊瓦不費吹灰之力,在高雄的莒拳隊,長年扮演陸戰隊訓練要角,讓原本平凡的雙手也能進化鋼鐵之拳,而練拳目的在於彈盡之時能徒手斬敵。
海軍司令部去年12月在臉書粉絲團發布一張照片,照片中拳頭的指節已腫脹如繭,引起網友熱烈迴響;照片主角是位在高雄左營的海軍陸戰隊莒拳隊,他們透過每天數百下的正拳伏地挺身、沙包踢擊、草靶,及以木棍敲打小腿脛骨、手部,造就無懈可擊的「鐵拳」。
記者踏進位在左營海軍基地中的莒拳隊,一群身穿白色道服、道服背面縫上ROC(中華民國)字樣的隊員,正在道館前廣場由教官帶領暖身,將身體「熱」開後,開始一連串精實的訓練;從丹田竄發的吆喝聲,早已迴盪在營區。
莒拳隊長曾尚方表示,莒拳隊分為初級班、高級班及研究班3個等級,每個等級的訓期平均約4個月,每名隊員得經過8至10個月訓練,並通過檢測考及取得跆拳道協會的黑帶認證後,才能加入研究班的行列。
曾尚方指出,初級班要進階到高級班的標準是「擊破一塊磚、踢擊一片木片」;高級班至研究班的標準,除了要取得黑帶認證外,也必須「擊破2塊磚、5片瓦片、3片冰磚,附加旋踢、後旋踢、高壓踢等腳法」才得以晉升。
為了完成這些晉升訓練,隊員們每天必須進行「沙包踢擊」、「下腰」、「攻力架」、「草靶」、「小腿及手部承受力」等項目訓練,透過每天連續踢擊,進行協調性、柔軟度、手部承受力、手刀、逆手刀、正拳、背拳、手肘承受力等訓練,手部雖淌血,卻能造就隊員的蛻變。
正在做「小腿承受力」訓練的隊員,看似悠閒坐在樹下,拿著木棍像在按摩般,對著自己手腳「敲、打、桿」,但近距離一看,隊員手腳早已瘀青,臉上的表情也相當煎熬。
「這不是體罰,是在磨合、訓練。」曾尚方解釋,骨頭上有一層骨膜,透過破壞後會不斷的再生、變厚,原理類似於「繭」的概念,目的在於,與敵人近距離搏鬥時若骨頭強度不夠,往往會造成骨折、碎裂等意外,因此這項訓練的紮實與否,攸關比賽勝負、在戰場上的生死。而小腿及手部承受力的訓練方式,會隨著每名隊員狀況有所差異,但訓練原則就是「要超出自己的忍受極限」。
無論哪一種訓練方式,仍得回歸每天數百次的「正拳伏地挺身」基本訓練。有別於以手掌伏地挺身,當全身的重量施加於拳頭時,隨著一次又一次的下壓,累加的痛楚正是磨練「莒拳」的基本功,一名隊員私下笑稱:「剛開始在正拳伏地挺身時,都痛到只想罵髒話。」
除了正拳伏地挺身外,透過赤腳跑步,目的是增強腳踝肌腱、肌肉,以及腳趾小肌肉群。
近年來,莒拳隊為了精進戰技,邀請國安體系人士傳授「八極拳」。曾尚方說,八極拳與莒拳的內功、發功相近,能與莒拳截長補短,除了貼、頂、槌的動作外,還加上擒拿的技巧,能強化貼身作戰能力,更讓莒拳隊戰力大躍升。
流血、受傷在莒拳隊都是常見的事,但也有暖心的一面。曾尚方與士官長林憲彰坦言,許多隊員來自單親家庭,因為經濟壓力才會從軍,不忍官兵因為受訓受傷,還得負擔醫藥費,他們都會自掏腰包購藥,在就寢前替官兵敷藥。
曾尚方說,官兵受傷會先送往國軍醫院全面檢查,若僅是輕微瘀青、腫脹,會將老薑剁碎,以小火熱炒後,再將俗稱「藥洗」的跌打藥酒與老薑混合,再以保鮮膜包覆在瘀青處,降低官兵的疼痛感;另外,也會邀請國術老師到單位,替官兵整骨。
莒拳隊的訓練嚴苛,被記者問到為何願意長年待在莒拳隊,林憲彰毫無遲疑的說:「因為榮譽。」(中央社)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