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高要避開!醫曝3種火鍋底「重鹹最危險」:血壓易飆高
天氣轉涼,吃熱呼呼的火鍋最過癮,不過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主治醫師黃晨祐提醒,對於有狹心症、心律不整、腦中風病史的族群,以及三高患者,在這段時期都需要特別小心。因為體表接受到的氣溫低,而體內吃進高溫熱食兩個差異太大的溫度,會使血壓出現突然變化,若本身有血管斑塊,很容易讓斑塊不穩定而剝落,增加心肌梗塞和急性腦中風!
2024/11/11 23:47
-
帶狀疱疹疫苗要價6千 這些縣市補助擴大「免費、定額優惠」
俗稱「皮蛇」的帶狀皰疹好發於50歲以上成人,引發的神經痛可能長達半年,令人苦不堪言,不過打疫苗可預防帶狀皰疹發作與復發。目前帶狀皰疹疫苗只打1劑的活性減毒疫苗「伏帶疹」,單劑自費價格約4800至6000元;新款基因合成疫苗「欣剋疹」則須打2劑,自費約1萬7000元。近期不少地方政府已著手對弱勢及高風險族群民眾,提供帶狀疱疹接種免費或定額補助,包括嘉義市、花蓮縣、苗栗縣、新竹市及連江縣等,新北市則預計明年起提供補助。
2024/11/10 16:22
-
1年死5000人!「1狀況」易罹大腸癌 醫示警:快篩檢
大腸癌是台灣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每年約有一萬人確診,超過五千人因此喪生。根據統計,如果能夠在早期發現並接受治療,存活率可高達90%以上,顯示出早期篩檢對存活率的重要性。特別是50歲以上的民眾屬於高風險族群,應格外重視大腸癌的篩檢。
2024/11/09 16:31
-
名導朱鳳崗心肌梗塞逝世!醫曝「7危險狀況」:熬夜易發作
資深導演朱鳳崗驚傳病逝!朱鳳崗曾任孫越封金馬影帝之作《搭錯車》、導演吳宇森經典作《英雄本色》的製片,並執導過電影《亮不亮沒關係》、電視劇《婆媳過招七十回》及《初戀30年》等作品,78歲的他為了把他2017年的作品《爸爸媽媽靠邊站》(後改名《卡卡囌卡卡衝》)行銷到中國,熬夜趕工,卻驚傳他因心肌梗塞,已於10/28病逝。
2024/11/07 15:52
-
男人也會得乳癌!阿伯「1部位」硬半年確診 醫籲見6症狀快檢查
乳癌並不是只有女性才會得!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今(29)日在臉書發文分享,他曾遇過一名阿伯患者,對方的乳頭在過去半年內一直發硬,且還呈現紫黑色、流出分泌物,經診斷後證實是乳癌所制。對此,黃軒也提醒,若男性發現自身冒出「6症狀」,就建議儘速就醫檢查。
2024/10/29 17:40
-
男染類鼻疽當天亡!康芮颱風又來 疾管署:這類人別開窗、戴口罩
疾管署今(29)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3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均位於高雄,其中1例60多歲男性呼吸喘就醫當天就因敗血性休克、嚴重肺炎、呼吸衰竭不幸死亡;康芮颱風即將來襲,提醒高風險族群外出注意個人防護措施,疾管署呼籲,高風險民眾颱風天應儘量待在室內並避免開窗及建議於室內外皆佩戴口罩,避免吸入空氣中帶有病菌的塵土或水滴,並應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受汙染塵土、土壤及汙水,降低感染機會。
2024/10/29 14:49
-
「這症狀」恐帶易罹失智症基因!APOE4基因得病機率最高增15倍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和生活方式改變,讓失智症和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生率快速攀升!其實是不是失智症的高風險族群,可透過基因檢測來了解,帶有一個APOE4基因的人,得病機率增加3到5倍,帶兩個APOE4基因的人,得病機率會增加10到15倍,醫生表示,年輕時膽固醇就高的人,要特別注意可能帶有這個基因,而神經系統的免疫不穩定也是警訊,但並非有這個基因就會得失智,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降低發病風險。
2024/10/24 21:39
-
廚師腎功能惡化險喪命!醫揪少見傳染病 6類工作者高危
57歲的廚師林先生今年1月中旬開始出現發燒、畏寒、輕微腹脹等症狀,且症狀逐漸加重,急診就醫檢查發現患者腎功能嚴重惡化合併多重器官衰竭,因腎功能迅速惡化加上發燒、肝功能異常,醫師高度懷疑為鉤端螺旋體感染,給予有效治療成功改善,醫師提醒,鉤端螺旋體主要存在動物的腎臟或生殖器官中,造成慢性持續感染,進而污染環境。皮膚有傷口、接觸囓齒動物的人較易被感染,農夫、漁民、廚師、食品加工工人、污水或垃圾處理廠的工人都是高風險族群。
2024/10/24 10:38
-
開刀換膝蓋隔天就能走「這技術」 當導航 4成的人退化性關節炎
在明年,台灣就要邁入超高齡社會,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患恐怕會越來越多!根據統計,50歲以上的人,平均有4成會有退化性關節炎,那像是長期維持同樣動作、肥胖、太少運動等等,也可能會是高風險族群;退化性關節炎不見得就要開刀,但要及早發現就醫做復健,避免惡化,而以前置換人工關節,術後疼痛比較明顯,恢復期比較長,隨著新科技的演進,現在可以選擇使用機械手臂輔助來開刀,術後,隔天就能下床,也比較不痛。
2024/10/23 22:50
-
快訊/山陀兒颱風後首例 高雄8旬翁染類鼻疽住院不到一周死亡
山陀兒颱風十月初重創南台灣,淹水帶來的後遺症出現,本土類鼻疽死亡病例加一。疾病管制署今(22)日公布國內上週新增2例山陀兒颱風後本土類鼻疽病例(其中1例死亡),都位於高雄市,其中1例70多歲男性有慢性病及汙水/淤泥接觸史,目前仍醫院住院治療中;另一例80多歲男性因有多重慢性病史,常因呼吸困難、肺炎頻繁住院,10月7日再次出現發燒、呼吸喘,就醫住院並採檢,10月13日因肺炎及自身慢性疾病不幸死亡。疾管署呼籲,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感染後重症機率較高,如有發燒、胸痛、咳嗽等症狀應儘速就醫,即早診斷與治療。
2024/10/22 14:11
-
4類人高風險!颱風後「1病又來了」 醫嘆:感染死亡率飆8成
疾管署15日指出,國內上週新增一例山陀兒颱風後的本土類鼻疽病例,來自高雄的60多歲男子,因具有慢性病史以及汙水、汙泥暴露史,出現發燒、呼吸困難、四肢無力等症狀,目前住院治療中。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對此提醒,類鼻疽伯克氏菌感染容易變成肺炎,其中3族群更是高風險對象,死亡率高達8成。
2024/10/16 19:45
-
秋冬防疫戰開跑!高風險族群需多加留意
台灣即將進入秋冬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面對各種病毒入侵的威脅,醫師提醒,民眾對於防疫應提高警覺。
2024/10/14 20:45
-
剛救回病患…醫院院長突心梗!高危險群曝光「這些行為」要小心
基隆八堵礦工醫院院長黎慶福於9/26下午在ICU加護病房為一位病人插管手術,成功救治病患後,他因為頭暈在加護病房空床休息,3時15分突然抽搐,疑似心肌梗塞。儘管院方立即展開急救措施,包括電擊等,搶救2小時後仍回天乏術,距他救回病人時間不到3小時,於當天下午5時許宣告不治。醫師提醒,醫師本身就是心臟病高風險族群,自己也要注意健康。
2024/09/28 18:59
-
糖尿病初期0症狀!醫籲「7類人」快檢查 爸媽確診你也恐中鏢
台灣每年平均約有15萬人會罹患糖尿病,除了堪稱是亞洲糖尿病盛行率最高的國家,近年甚至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對此,嘉義基督教醫院家醫科安欣瑜醫師就指出,糖尿病初期症狀不明顯,導致許多患者未能在第一時間控制病情,建議民眾若發現自己屬於「7類人」,就應儘速至醫院接受詳細檢查。
2024/09/19 22:08
-
看臉判斷「大腸癌風險」?揭病變警訊 醫證實:小心6特徵
油息肉病變而來、在腸道內出現病灶的大腸癌,在衛服部統計數據中、已經是高居國人十大癌症第三名,相關的防範意識也引起民眾關注;腸胃科葉秉威醫師也分享,自己做過5、6萬支大腸鏡下來,會開玩笑歸類所謂的「息肉臉」視為高風險族群。
2024/09/16 20:20
-
「百痛之王」帶狀疱疹 高風險族群需多留意
潮濕天氣容易造成病菌滋生,患上皮膚疾病,在臺灣,約有32%的人一生至少會罹患一次帶狀疱疹,所引起的疼痛程度更甚分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2024/09/11 22:39
-
口渴只想喝飲料!恐陷入寶特瓶症候群
夏天想解渴第一時間你會想喝水還是喝含糖飲料呢?要小心如果馬上就選擇喝含糖飲料可能陷入「寶特瓶症候群」,醫師提醒一般民眾糖分攝取過量小心引發糖尿病,高風險族群則可能造成急性糖尿病的症狀發生,嚴重點恐怕會失去意識。
2024/08/13 22:58
-
吃雞蛋糕突胃痛!斷層掃不出病因 38歲女開腹竟是「腸癌3期」
一名38歲洪姓女子3年前吃雞蛋糕突然劇烈胃痛,歷經各種檢查都找不出病因,最後透過傳統開腹手術檢查,才發現是第三期大腸直腸癌,且為高惡性度的「BRAF基因突變」。儘管歷經手術加30多次化療,仍不幸復發。醫師提醒,大腸直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患者確診時往往已是第三、四期,屬於「安靜」的癌症,建議有家族史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避免罹患腸癌卻不自知!
2024/07/29 20:18
-
疾病易引發「營養不良」!死亡風險增3.4倍 5族群最危險
疾病引發的營養不良問題,已成為世界衛生組織關注的重點議題。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生病導致的體重減輕,並非理所當然,而是伴隨著嚴重的健康風險。他詳細闡述了5個高風險族群,並提出4個值得警惕的嚴重後果,呼籲大眾正視這個容易被忽視的健康隱憂。
2024/07/27 10:40
-
全球每週1700人因COVID-19喪命 世衛:高風險族群應打疫苗
世界衛生組織(WHO)今天表示,目前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每週仍造成全球約1700人死亡,呼籲高風險族群繼續接種COVID-19疫苗。
2024/07/12 10:03
-
病患暴增15%!「5狀況」易罹子宮內膜癌 高血壓是高風險族群
子宮內膜癌已成為全球女性健康的一大隱憂。根據最新統計數據,過去30年來,全球子宮內膜癌病例增加超過15%,其中部分地區更高達75%。隨著肥胖、高血壓、糖尿病及晚婚、晚育等生活方式的改變,預計到2044年,病例數量將增加約50%,非常驚人。
2024/07/07 21:53
-
4旬男沒吸菸、愛運動罹肺癌!擴大4族群篩檢 竟揪118人罹癌
42歲男在工業區工作,不吸菸還常運動,竟檢查出肺癌!而另一位小吃店廚師也不吸菸,但因爸爸有肺腺癌病史,自己從事廚師工作也是肺癌高風險族群,參加桃園市衛生局的擴大肺癌篩檢,也發現肺癌。桃市衛生局副局長余依靜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市已有逾2萬9千多人參加擴大肺癌篩檢,揪出118人確診肺癌,令人欣慰的是其中106人、近9成為早期,挽救了一百多個家庭。
2024/07/04 15:30
-
家裡還有快篩嗎?新冠疫情升溫 專家建議這些人:5天內篩2次
國內COVID-19進入第6波Omicron疫情,感染症醫學會秘書長王振泰表示,其實新冠病毒對某些人可能還沒有過去,高風險族群若有呼吸道症狀,建議5天內做2次快篩,因為發病前幾天可能篩陰。
2024/06/28 20:32
-
口罩重新戴起來!新變異株竄起「傳染力更強」 醫點名1族群小心
因口罩令早已鬆綁且天氣炎熱,許多民眾出門都放棄戴口罩,怎料近日新冠疫情再度進入流行期、本土確診個案連日飆升,門診都是發燒、喉嚨痛的病患,疾管署也警告,7月中旬後恐怕會達到高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點名1族群,一定要把口罩戴起來,並推測其中一種變異株將迅速竄起!
2024/06/27 16:08
-
常穿高跟鞋!小模腳爆痛「大拇趾卡死」急手術 醫曝高風險群
有一個年輕女性,因為工作的關係長期穿高跟鞋,有天收工回家發現大拇趾內側紅腫、疼痛,原以為是痛風發作,就醫檢查才發現竟是嚴重拇趾外翻,而且大拇趾已卡到第二趾下方,連第二趾都因長期摩擦而長出硬皮,只能接受微創手術矯正;醫師指出,不只穿高跟鞋,常穿尖頭皮鞋的楦頭小的鞋子都是高風險族群,雖然拇趾外翻不像慢性病需長期吃藥控制,但每天走路的痛楚往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需盡快治療。蘇醫師指出,拇趾外翻多發生在30歲左右的女性族群,除了遺傳因素外,常穿高跟鞋、尖頭鞋也是主因之一。他建議,若有拇趾外翻的症狀,應尋求專業骨足踝科醫師評估,視嚴重程度選擇保守治療或手術矯正,千萬不要因為排斥就醫或手術而影響生活品質。這篇報導提醒愛美的女性要注意足部保健,避免拇趾外翻問題影響健康與美觀。
2024/06/02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