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棉花糖實驗準不準? 學者:家庭環境更重要


發佈時間:2018/06/18 16:19
最後更新時間:2018/06/18 16:19
圖/Munakatay YouTube
圖/Munakatay YouTube

奧地利心理學家米歇爾曾做出知名的棉花糖實驗,用來考驗小朋友的忍耐力,經過追蹤後發現,懂得忍耐的小朋友,成績、社交能力都比較好,不過這項50多年前的心理實驗,近來遭到學者反駁,認為家庭和環境才是左右小孩成功的關鍵。

圖/Munakatay YouTube

 
白泡泡棉花糖放在盤子,小朋友睜大雙眼,看得口水都快流滿地,但先別急著吞下肚,因為這可是場心理實驗。

實驗老師:「我們讓小朋友獨自坐在放有棉花糖的盤子桌旁,他們可以選擇直接吃掉眼前的棉花糖,或是等我再次回到房間時,就能得到2顆棉花糖。」

是該及時享樂?還是要先苦後甘?短短15分鐘,小朋友全都坐立難安,有人雙眼緊盯,不時拿起又放下,或是乾脆躲到桌子底下眼不見為淨。

 
專家說,其實這是種自我控制的測試。

記者vs.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自我控制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會自我控制的話,代表課堂會比較專心,學習也會比較好。」

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50年前設計了這項棉花糖實驗,對100名學齡孩童進行測試。

史丹福大學教授米歇爾:「你有比較多的機會去思考未來,可能也會有比較好的收入,但以小朋友的實驗來說,如果是選擇不繼續等待棉花糖,代表這是很嚴重的誘惑。」

他們連續追蹤10年,發現不吃棉花糖的孩子上了國中後,成績比較好,社交能力表現也不錯,而相對不忍耐的孩子們則是呈現相反對比。

試驗學生:「我發現說如果我願意等待的話,我就可以比較大的獎賞。」

只不過也是有反效果。

 
記者vs.試驗學生:「你很容易就被激怒嗎?是的,你有在這學習到如何控制脾氣嗎?有的,我會深呼吸然後不去想它,那你真的有呼深吸一口氣嗎?有的,但如果有時候我真的很生氣,我會深吸兩口氣。」

更有學者直接打臉,說這實驗一點都不準。

紐約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學者Tyler Watts:「我們發現當我們想要在4歲時控制某些東西,在滿足延遲和最後結果間,具體成就是0。」

學者強調,他們調查超過900名不同家庭背景的孩童,結果發現願意等待的孩子,多數都是出自生活條件好的家庭,而較貧困的孩童缺乏安全感,傾向把握眼前事物,也就是說家庭經濟和環境因素,才是最後決定孩子成功的關鍵。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招財能量爆強的財富精油,還可抽Audi

👉偷做醫美嗎?臉怎麼亮成這樣

👉你有聽過洗髮精也要換季嗎?


◤EF海外遊留學專家◢

👉最後倒數! 暑假海外遊學團/營隊報名即將截止

👉半年/一年也可以「微留學」,高達6萬元折扣!

👉給自己一個遊學假期,同時提升語言及國際觀


#棉花糖#實驗#心理#自我控制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101

0.0586

0.1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