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去美元化≠人民幣國際化!想挑戰美元霸主地位 沒那麼簡單

作者 台灣銀行家
發佈時間:2023/06/09 16:54
最後更新時間:2023/06/09 16:54
美元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撼動。(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美元地位短時間內難以撼動。(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撰文:張嘉伶、謝順峰

【台灣銀行家】在危機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將美元作為避險貨幣的首選,讓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占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儘管其他貨幣包括歐元、日圓、人民幣等都試圖挑戰美元的地位,但短時間內還是難以撼動。
 

繼俄羅斯、伊拉克、巴西、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之後,阿根廷政府宣布將停止使用美元來支付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商品,轉而使用人民幣結算。一時之間似乎有不少人都在討論是不是美元的主導地位將要被挑戰了?還是人民幣的國際化也將涓滴成主流,但可從歷史上美元的波動以及客觀數字去觀察,目前看來「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要畫上等號仍為時尚早,而這種「疑美元論」或許是中國放出來的一種認知作戰,「人民幣國際化」屬於自我推銷。看來想要動搖美元霸主地位,沒那麼簡單!

主導地位 美元是世上最廣泛持有的儲備貨幣

美元是現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貨幣之一,具有全球儲備貨幣和國際貿易結算貨幣的地位。這種地位是在二戰後確立的,當時美國是唯一一個在戰爭後經濟實力沒有受損的國家,並在國際上推動了布雷頓森林體系,即以美元為基礎的貨幣體系。根據這個體系,美國政府保證將其貨幣與黃金兌換,其他國家可以將其外匯儲備轉換為美元,並在國際貿易中使用美元進行結算。
 

美元主導著全球股票市場、商品市場、發展融資、銀行存款和全球企業借貸。在危機時期,世界各地的人們將美元作為他們首選的避險貨幣,這讓美元在全球金融體系中才占有一定的主導地位。儘管其他貨幣包括歐元、日圓、人民幣等都試圖挑戰美元的地位,但暫時還是難以撼動。

無替代品 美元占全球外匯存底比重仍近6成

只是最近有不少國際新聞都提到「去美元化」,而此聲浪似乎與地緣政治風險有相當大的關係,巴西、印度等越來越多國家呼籲用美元以外貨幣進行交易,中國也力推人民幣國際化,串聯友中國家增加用人民幣交易,但美元依舊是外匯存底貨幣霸主,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的數據,去年第4季美元占全球外匯存底比重將近6成。


而從IMF所整理的這個圖表1,可以看到美元占全球儲備貨幣比重,從1966年至今,也並非都是7至8成,中間也有掉至5成,從歷史數據來看,有變動都是很正常的。美元作為全球貿易主要貨幣已長達數十年,這不僅因為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還因為各國都需要的石油是以美元定價,其他大部分商品也都是以美元定價和交易。但自美國聯準會(Fed)過去一年積極升息對抗通膨後,全球許多央行也提高利率來阻止資本外流和本幣劇貶。

有分析師指出,可能就是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動態讓有些國家打算推動「去美元化」,這可以透過幾種方式使當地經濟獲利。例如前巴西駐中國大使卡拉穆魯(Marcos Caramuru)表示,以本幣交易讓出口商和進口商能夠平衡風險,有更多的投資選擇,對營收和銷售有更多的確定性。

特別是因為地緣政治風險讓有些國家想要加速遠離美元的趨勢,尤其是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和西方國家決定凍結俄國逾3,00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因而加速了去美元化的呼聲。

 
惠譽解決方案(Fitch Solutions)國家風險及環球策略部主管齊哈布(Cedric Chehab)表示,歐元在某種程度上是個不完美的財政和貨幣聯盟,日圓雖是另一種儲備貨幣,在高債務負擔方面面臨各種結構性挑戰;人民幣僅占全球外匯存底的2.7%,且中國仍有經常帳限制,這意味著任何其他貨幣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真正取代美元。

Nat West Markets新興市場外匯策略師Galvin Chia則表示,國際外匯儲備體系仍是一個美國儲備主導的體系,只要沒有另一個貨幣體系或經濟體願意加強國際影響力、可兌換性和自由浮動以及儲備貨幣的責任,美元不太可能會在未來3到5年內被取代。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也分析,隨著全球經濟發展,愈來愈多國家的經濟增長比美國快,所以從貿易結算來講,美元使用會降低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看看其他貨幣,實際上只要有資本管制,使用占比都很低,考量要有足夠國力及信用支撐,還要有足夠流動量等條件,所以到目前為止,甚至未來10年,不會看到投資市場有任何一個幣別可以取代美元。

動作頻頻 中國力人民幣國際化

不過,許多言論似乎在「去美元化」與「人民幣國際化」畫上等號,這也是有相當大的疑問!可能從2022年初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西方國家將俄羅斯剔除於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外,迫使許多貿易轉向中國後,雙方同意使用本幣結算,也增加了人民幣國際化的份額。中國媒體不斷宣稱,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更加速人民幣國際化。儘管俄羅斯累積了可觀的人民幣,但2023年4月俄羅斯央行發表金融審查報告中表示,使用人民幣的風險在於它於國際上的流通性不足,常遇到不可兌換或僅能有限兌換。同時,願意使用人民幣結算的國家的金融衍生性商品市場通常不發達,難以使用避險工具來規避風險。另外,中國以人民幣向巴西購買鐵礦、黃豆的條件是,先借100億美元給巴西,並允許巴西以人民幣償還,但沒想到巴西拿到美元就拿去償還美國債務。

 
中國力拚人民幣國際化。(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人民幣積極朝向國際化的發展史,始於2009年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當時的背景是全球剛經歷了2008年9月的金融海嘯,歐美國家金融體系元氣大傷,相對的,中國則是挾2001年底加入WTO之後積累的雄厚經濟實力,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與最大出口國,推出「四萬億」救市,儼然成為當時的流動性提供者。尋求金融話語權戰略與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聲音開始出現,也開始了人民幣邁向國際化貨幣的道路。

十年一夢 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黯淡

2013年9月29日掛牌成立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曾期望加快金融制度創新、增強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方案要求,加大金融創新開放力度,加強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聯動。

當初許多金融界人士對此抱持樂觀態度,指出上海自貿區內人民幣可能實現部分自由兌換,並適用較低的企業所得稅,是中國大陸境內的「離岸金融中心」,也是人民幣自由化及國際化的試金石。

然而上海自貿區成立至今,十年過去,人民幣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仍未實現。當初喧騰一時的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試點,似乎也從眾人矚目的璀璨光芒中,逐漸黯淡,步入平凡。

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行長,也曾擔任中國財政部副部長、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的金立群,他的談話就比較誠實地公開表示,根據貿易和商業的需要,美元的重要性會改變,但仍是國際儲備貨幣,人民幣重要性雖然提升,但「取代」意味著美元完全退出,「這不可能」。金立群也強調,除非整個美國破產,美元才會被「摧毀」,認為人民幣重要性上升就會驅逐美元的想法是錯誤的,人民幣其實是在與美元和其他貨幣更緊密合作,維持國際貿易和投資秩序。從以上的話語,或許就可解答近日一度成為熱議題目的人民幣動搖美元霸主地位之問。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

👉超夯日本電器竟然還有額外優惠!

👉日本免稅美妝必買這些!筆記給妳

👉存起來!遊日本免稅最高再折17%



台灣銀行家月刊

#美元#避險貨幣#人民幣#經濟#國際貿易

專欄作者介紹

作者

台灣銀行家

台灣金融研訓院創辦《台灣銀行家》雜誌所涵蓋議題報導領域,除了銀行業、證券、保險與金控,亦對國內外政經社會議題、產業趨勢、金融教育等多有關注。期望藉由深入淺出的內容,協助讀者掌握金融情勢變化、重要政策,以及金融產業發展的最新動向,亦延請知名學者專家為本雜誌執筆撰文,提供深入觀點。期許能成為提供國內金融業與從業人員充實專業知能,提升競爭力,促進金融知識普及與資訊交流之最重要刊物。

看更多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延伸閱讀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1494

0.0766

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