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雅莉
【台灣銀行家】金融機構掌握較大資產規模及扮演分配社會資源角色,可成為引導社會重視永續發展關鍵力量。當今機構投資人不再以單純利潤為導向,逾80%主流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前,皆須納入ESG資訊考量,「永續投資」已成全球顯學。
因應氣候變遷、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永續金融已成為各國金融發展政策的核心。由於金融機構掌握較大資產規模,並扮演分配社會資源的角色,可成為引導整體社會重視永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因此,運用金融市場推動永續發展,已是國際普遍作法,範疇從著重環境面擴展至涵蓋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SG)。此外,當今機構投資人不再以單純利潤為導向,逾80%的主流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前,都將ESG資訊納入考量,不難看出「永續投資」儼然成為全球顯學。
金融機構扮演ESG倡導者
相較於過往「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著重環境面向、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能產業的投融資、簽署赤道原則、發展綠色債券等;新的「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則聚焦於氣候變遷的影響、其他綠色產業及ESG議題,引導金融機構成為ESG的倡導及實踐者,協助客戶重視永續發展,同時強化ESG相關資訊揭露要求。ESG對金融機構帶來新挑戰和新契機,若金融機構能提供永續投資工具、拓展永續債券市場,將可進一步建構永續金融生態圈,推動台灣產業朝永續轉型發展。
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執行長Gaelle Olivier指出,全球金融產業運用ESG的趨勢正在成形中,若能彼此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永續金融,相信對地球將可帶來正面影響。
法國興業銀行希望對全球社群有所貢獻,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參與其他組織發行基金,協助受到疫情衝擊的開發中國家。此外,該銀行也界定ESG定義、訂定ESG量化標準,讓企業客戶有所依循,轉為以ESG為導向的經營模式。
因亞太市場的業務重點均為法人業務,包括金融交易、衍生性商品,以及近年台灣正在學習的專案融資和綠色金融。Olivier樂見台灣政府積極推動能源轉型,「台灣需要有新的能源模式,為因應永續發展,應加速再生能源布局。」
法國興業銀行一直致力為客戶開發創新、能永續發展和具有正面影響力的融資解決方案,在2018年成為首家獲金管會核准在台灣發行新台幣計價綠色債券的外商銀行,之後也參與台灣離岸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的專案融資。足見綠色融資為法國興業銀行的專長。
歐洲引領永續金融新趨勢
2015年,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17項核心目標,其中又涵蓋169項細項目標、230項指標,指引全球共同努力、邁向永續。許多國家開始從立法和施政上融入與SDGs目標相關的法規與政策。越來越多企業也負起責任,並承諾改變,以達到這些目標。
法國興業銀行全球永續與正面影響力金融事業群負責人Hacina Py表示,此項目標正式寫入今年7月生效的《歐洲氣候法》,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也就是「55套案」(Fit for 55 Package),涵蓋氣候、能源、建築、碳交易、土地利用、交通運輸、稅賦等面向,以驅動經濟和社會轉型。
今年4月,歐盟執委會採取一項整體性的包裹措施,引導歐盟區資金流向永續活動上。這使歐盟在制定永續金融標準上,成為全球先驅者。這項包裹措施,包括《歐盟分類氣候授權法》、公司永續報告命令(CSRD)提案,以及關於受託義務、投資與保險顧問的6項修訂中的授權法。
《歐盟分類氣候授權法》定義出哪些活動可對分類規範下的2個環境目標產生實質助益,此2個目標分別是適應氣候變遷與減緩氣候變遷,希望藉由讓最能達到歐盟環境目標的經濟活動更加清楚,來支持永續投資。公司永續報告命令提案則是要增進企業界的永續資訊流動,讓公司的永續性報告更具一致性,使金融機構、投資人與其他社會大眾能運用具比較性且可靠的永續資訊。
關於受託義務、投資與保險顧問的6項修訂中的授權法,鼓勵金融系統支持公司朝向永續性前進,又支持現有的永續企業,將確保金融機構(如顧問機構、資產管理公司或保險業者)把永續性納入其程序及給客戶的投資建議內。
她說,197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傅利曼(Milton Friedman)有兩句名言:「企業家最大及唯一的責任,就是賺錢」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是幫股東賺錢」。然而,當今社會中,企業若忽視社會責任或是未跟上ESG潮流,可能會面臨法律問題。
氣候風險納入信用風險評估
「氣候變遷的威脅會增加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建議銀行應把氣候風險納入風險管理中,尤其是授信、投資決策。」法國興業銀行亞太區自然資源和基礎設施融資事業群負責人Daniel Mallo說,銀行應衡量資產是否會因ESG議題而出現價值減損、哪些投資工具的風險過高,例如在現今追求永續發展潮流下,化石燃料產業的價值與流動性就值得商榷。事實上,5年前,法國興業銀行已決定減少火力發電、礦業相關的投融資業務。
彭博亞太區買方研究與ESG策略主管Karen Ho表示,儘管ESG投資蔚為風潮,但ESG投資商品也面臨「漂綠」質疑,包括歐盟、德國及美國都在調查ESG投資商品是否名副其實。另買方市場需要因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傳統企業轉型時也需要將ESG納入考量。
今年以來,亞太地區ESG債券的發行規模激增,台灣的發債量卻是在後段班,不如越南和泰國。但她欣見台灣的ESG商品有逐年增加趨勢,特別是ESG債券和基金推出,有助於健全ESG市場發展。不過,她也提醒,永續發展債券不容易做,是否有具相關知識與經驗的人才可協助債券發行,至為重要。
彭博協助市場參與者建立永續金融
彭博大中華區總裁汪大海分享到,在最近一份名為「Alpha影響力」的報告中,約有15位亞太區資深買方機構負責人認為,隨著「永續投資」逐漸成為投資決策的核心,現有的投資文化亦需與時俱進。彭博在創辦人Michael Bloomberg長期致力倡導氣候變遷議題,並擔任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工作小組主席的影響下,與各國監管單位及市場參與者緊密合作推出永續金融解決方案。
透過客觀、透明且嚴謹的角度,幫助資產所有人、資產管理者、發行人,以及監管機構等,剖析重要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的相關問題。藉由彭博綜合ESG資料庫與進階分析和新聞整合,結合大數據與計量分析,搭配彭博智庫(BI)和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提供深入的數據、分析及見解,協助客戶辨析重要的商業風險(例如:氣候風險)和新興的永續性發展機會(例如:低碳能源轉型),進而取得投資先機。
此外,隨著以ESG和永續為主題的基金及指數產品的數量增長,彭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工具,能夠幫助用戶識別與投資目標一致的產品或自訂指數,以滿足投資者的目標及資產所有者的要求。
ESG評鑑需統一標準及檢核工具
外資用ESG作為投資的標準、銀行用ESG作為融資放款的準則、國際企業則用ESG篩選供應鏈夥伴。顯見,ESG已成為全球金融機構不容忽視的議題,甚至是做投融資決策時優先評估的重點。
為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金融發展,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於2019年1月正式簽署赤道原則。該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全球企業融資處處長廖淳霖表示,許多國際金融機構都採納EP原則,檢視所投資的產業或授信的企業是否適當揭露ESG資訊。
廖淳霖認為,金融機構必須辨別出高敏感度的產業類別,例如火力發電、菸草、煤礦採礦相關產業,皆屬於高風險的投資標的。同時也應觀察授信企業是否正在進行ESG轉型計畫、碳足跡分析,未來若課徵碳稅,對客戶的資產負債是否會產生影響,「我們目前面臨的難題是如何檢視客戶的碳排量,以及ESG評鑑是否有可量化評估的統一標準及檢核工具。」
儘管如此,他仍期待ESG的發展能為台灣驅動一個正向循環的永續金融生態圈,創造金融、實體產業與社會環境三贏的局面。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