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財訊》財富管理大獎於今(17日)舉行頒獎典禮,由中國信託、國泰世華、台新拿下本國銀行最佳財管,滙豐與渣打則拿下外商銀行最佳財管獎。最大贏家則是繼續蟬聯獲獎最多的元大證券,抱走最佳證券財管等七個獎項;緊追在後的富邦證券也獲得最佳證券服務獎等六個獎項肯定;星展銀行則拿下最佳外銀服務獎等五個獎項。得獎的金融單位都是投資人心目中高度肯定的財富管理品牌。
賴清德:金融機構成為推動台灣前進的助力
副統統 賴清德今日出席「2021財訊財富管理大獎」肯定金融機構在財富管理上的付出。副總統提到台灣財富增加,不理財錢會變薄,可見財富管理更顯重要。另外因氣候變遷,零碳排放等趨勢,許多國際大廠都要求零碳排放,以碳排放做為關鍵力量,台灣企業要跟進需要金融機構的幫忙,台灣需要運用金融機構的財富管理與民眾的力量支持台灣創造雙贏。香港因民主問題造成金融地位動搖,金管從去年開始陸續鬆綁,提供多元商品以服務國際投資客,金管會持續跟業界溝通、逐步開放,發揮創新迎接國際投資客,希望金融機構能扮演推動台灣前進國際趨勢的助力。
年輕人積極參與投資變成「快銷品」
根據《財訊》近四年的調查,台灣投資人以35至45五歲的青壯族為主,其次是46至55歲的熟齡族,而三十五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整體比率約20%在平均年收入上,以今年調查來看,收入在80萬到100萬元的占45.8%,100至150萬元占26.8,說明不少民眾希望透過投資為個人財富增值。
去年疫情促使金融市場有幾項明顯的轉變。第一個是年輕人的參與度提高,可從去年股市新開戶數中有七成以上都是四十歲以下者看出端倪。第二個是投資標的從股票移轉到被動式投資的ETF,尤其在下半年,ETF受到投資人瘋搶,儼然成為「國民基金」。值得注意的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中有許多人是第一次接觸投資,完全不懂但想要投資,就偏向購買ETF或知名企業的股票如台積電;而另一群是原本就有操作股票經驗,則傾向追逐所謂的「防疫概念股」和航運股,其後因行情下跌而開始轉向ETF。ETF道強勁,也和投資行為改變有關,以往要投資前會花時間研究,但現在投資變成「快銷品」,而ETF正可滿足不想勞心費力又能獲利的投資需求。
根據本次財富管理大調查,有86.3%的人會設定整體投資報酬率,比前一年調查增加1.7%,顯見風險觀念已經有逐步提升。「在投資決策上,大家都理解短線交易槓桿不要開太大,但當股市大跌,難免會產生恐慌而放大槓桿;雖然具有風險觀念,財商(FQ)卻不見得跟上。
在投資理財管道上,有42.8%的人是透過行動銀行(手機或平板APP),較前一年成長8.5%,成長幅度為歷年調查新高。其次是網路銀行(電腦)的29.9%,較前一年減少3.5%,主要是民眾對手機的依賴程度愈來愈高,而且網銀能處理的交易行動銀行也能完成,功能愈完善強大,就愈能讓使用者願意留在系統裡,進而增加對銀行或券商品牌的黏著度。
強化客戶黏著度 把財富管理的餅做大
值得注意的是,僅有17.8%的人是透過理財專員,比前一年減少6.6%;再和另一項調查結果進行比對,在選擇銀行或券商時,78.6%看重專業度、74%重視服務,其次是方便性56.1%。未來理專會成為醫師的角色,以前是靠老醫師,現在醫師可以藉由很多高科技的儀器去診斷,透過大數據更精準地進行治療,而理專的角色就是協助客戶使用不斷推陳出新的數位工具,尤其對更高端的客戶來說,服務內容不會改變,只是服務的過程和提供的媒介不同,以前是印出報表,現在是直接拿平板給客戶看。
對銀行或券商來說,提升服務品質或優化數位平台,不管對業績有沒有幫助,都必須得做,因為民眾使用金融服務的習慣已由線下移轉到線上,當別人已做而你沒做,就會被淘汰;但做了,不見得能夠獲得更多收益。
本調查是《財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共同調查,針對台灣地區有投資理財經驗、平均年收入80萬以上,總樣本數:25,147;權重占比:《財訊》60%,波仕特40% ( 總分100)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