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偉華
【台灣銀行家】從肺炎疫情連結到美中貿易戰,致使產業供應鏈重組,而各國為了紓困振興所開展的印鈔政策,將使負利率的現象更為持久,金融市場的面貌將有極大改變。台灣金融研訓院特邀專家,剖析我國金融業的機會,並彙整重要建言。
台灣長期以來採取進口替代、出口導向的戰略,追隨先進國家腳步,過去在政經上雖有輝煌表現,但始終被邊緣化,直到近來美中貿易戰,致使產業供應鏈重組,才開始出現轉機,讓更多國家、法人機構看到台灣優異表現。從台灣外匯存底丶台幣價格丶外國直接投資(FDI)以及資本市場的本益比〔如圖1〕等數據的變化,不難發現台灣正吸引著國際資金的關注。然而,相較台灣半導體生態系、資通訊(ICT)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已扮演重要角色,台灣金融產業進展相對有限,因此更需要盤點自身優劣,掌握轉骨契機。
台灣金融資產要掌握主導權
因此,台灣人所缺的,就是在資產管理業上的規劃管理能力的強化。在法規政策丶機制平台,以及人才培養方面,目前都還有很多需要補強之處。相較資通訊產業為台灣建立鮮明正面的國際形象,如何發揮台灣金融資產管理的發展潛力,是新一代的金融從業人員,用新的思維,該努力的方向。
有鑑於此,本刊特別由總編輯黃崇哲邀請專家: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及國泰世華銀行財富管理部協理李鼎倫與談,共同探討台灣金融資產管理的可能升級方向。
把握自身利基,開放多元化金融商品
其實台灣向來擁有優秀的金融人才,倘若搭配多元化金融商品,必可讓金融市場更百花齊放,關鍵是要把好的金融商品引進台灣市場,錢潮自然會跟著進來。事實上,台灣有許多利基點,但市場、法規及心態上需要更開放,才能將全世界的注意力轉移至台灣。
第一金投信董事長尤昭文表示,在資產管理上,香港、紐約及倫敦的金融商品蓬勃發展,除了私募股權基金外,還有避險基金、對沖基金、衍生性金融商品等。這些產品若要進軍台灣市場,主管機關由誰負責,有待討論。此外,台灣的金融監理至今仍採行「正面表列」,未如新加坡、香港落實「負面表列」的管理精神,也讓金融業者創新金融商品、執行業務上受到侷限。
發揮金融資本國力,助產業發展
尤昭文也同意,其實台灣的金融人才相當優秀,早在二十餘年前金融股輝煌時期,台灣的CB或ECB設計發行便已是世界頂尖水準,而當年發行GDR或ADR的績優電子廠,也吸引許多國際資金投資。將軍需要有戰場,若無戰場可發揮,也沒有更吸引人的獎勵誘因,加上台灣的薪資稅率比香港、新加坡高。這些因素都成為想要鼓勵在海外的台灣人才回國發展的障礙。不過,針對我國各領域所需的外國特定專業人才,國發會所核發的就業金卡成效顯著,可持續推動。
在台灣從申請一檔基金到核准通過,可能要費時9至12個月。換言之,台灣市場至今仍面臨缺乏多元金融商品的問題,其實只要開放多元金融商品、訂定明確的遊戲規則和配套措施,人才跟資金自然就會回流至台灣。
尤昭文認為,台灣的資產規模,包含外匯存底以及退休金、壽險跟投信持有的資金,至少有2兆美元以上,規模非常龐大,其實這些資本加總起來就是國力的展現,因此應該有長期的戰略方針,讓資本的力量能統合,真正幫助國家發展。然而目前,以投信業來講,國內投信真正能自己管理,且投在台灣的比例相對不高,而且貨幣型基金還占了大部分。
有關於資產管理業的發展,尤昭文有三點建議:首先,必須擺脫一味以收益為商品目標的思維,應該站在ESG、SDG等永續發展目標來規劃設計產品。其次,資產管理業應該如何來思考,利用私募股權基金(PE)的操作,取得長期穩健的收益,在這方面,著重於案源的主動開發,並與國際上具規模的PE合作,建立較為完整的私募股權基金生態系。第三,有關人才,目前台灣跟香港、新加坡相比,除了開放商品,讓人才有發揮的空間之外,有關於所得稅,的確需要再做強化誘因的規劃思考。惟國內資產管理業未來發展,仰賴政府訂定明確方向。若政府和金融機構對於這些資本引導能有更明確的規劃,從國家戰略或ESG角度來思考,對我國金融業發展,尤其是資產管理業,勢必會有加分效果。
國泰世華銀行財富管理部協理李鼎倫表示,就資金供給面來說,40年前有行政院開發基金的挹注,才有台灣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蓬勃發展。現在,民間資金更是豐沛,金融業、保險業、股市等資金規模更大得多。花旗前幾個月甚至有一份報告指出,台灣在共同資金、美債、ETF的投資規模之大,是一種另類的「奇蹟」。然而,就資金需求面來講,台積電一家公司的資本支出,占了台灣產業資本支出的8成,集中度非常高。但是,除了台積電,包含台灣中小企業接班、轉型併購,以及培養我國未來產業發展,培植更多的護國神山群,都需要金融的支持推動。因此如何將資金透過引流,達成國家想要的戰略目標,大家應思考台灣未來在資金使用上要扮演何種關鍵角色。國內投資方面,中小企業轉型升級、基礎建設以及綠能生技等,都是很好的投資標的。就海外投資而言,如何增加台灣資金的影響力,透過私募基金參與國際投資機會是一個相當值得考慮的方法。
目前各業者均積極創新金融商品,但仍處處受到法規限制,倘若法令有修改空間,建議可重新檢討。畢竟政府鼓勵創新,卻無容錯雅量和獎勵機制,將很難說服業者投入商品研發及創新。
金融業該如何協助國內產業發展?李鼎倫認為,金融業者對內可協助導引資金到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含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台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對外可爭取參與國際大型投資案件的機會,藉以發揮台灣資金的力量,提高台灣資金在國際金融產業上的影響力。
探索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台灣銀行家》雜誌
https://taiwanbanker.tabf.org.tw/index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並授權刊登,不代表TVBS立場。
◤2024史上最熱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