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有一群等家寶寶,因原生家庭照顧或經濟功能不彰,被迫離開父母身旁。根據衛福部統計,一年類似案例超過9千件,經過社工輔導追蹤後仍然有將近3成的個案,原生家庭始終沒有辦法恢復功能,主管機關社會局會介入把孩子安置到育幼院或兒童之家,離開父母庇護的小孩要再重新找一個家,往往得歷經漫長等待。
高雄市小天使家園安置組長李宗益表示,許多人因為孩子會哭、會鬧而摔傷孩子。日復一日帶傷復健,這樣的遭遇是所有受虐兒的人生縮影,得依靠輔具身體才能勉強坐起,攤躺在椅背上,受虐兒的一天無法有太大的進步,想感受陽光的溫度也只能隔著窗戶;高雄市小天使家園保育老師旻真更說「只期待不要一直退化」。
原本健康的孩子歷經虐待承受的遭遇,讓照顧的人感到不捨,更心痛的是因為兒虐被通報送醫,轉而住進機構的個案不勝枚舉。高雄小天使家園安置組長李宗益表示,送到醫院其實是第一個階段,如果已經上新聞了、然後送醫院,可能是比較嚴重的兒虐事件,那種在短時間內不可能回到他自己家裡去。
因為遭受虐待政府介入安置的受虐兒,往往得在安置機構裡看盡最久的風景。衛福部統計,2016年兒少保通報案例結案數超過9千件,裡面只有3%的孩子在結束安置後可以返家,但有將近3成的個案,原生家庭始終沒有辦法恢復正常的功能,也就是說這些受傷、受虐,還有因為父母吸毒入獄無法得到照顧的孩子,要再重新找一個家,往往得歷經漫長等待。
因父母吸毒入獄而遭緊急安置的少女表示,她的爸爸媽媽進監獄又出來、進去又出來,反覆好幾次,她曾和媽媽在監獄裡住過一陣子,印象深刻的事件是,因為她睡覺的地方跟媽媽不一樣,晚上媽媽要回去就寢,經過一道鐵門,年幼的她哭著要媽媽不要走、也想跟著進去那道鐵門,卻因為鐵門反彈往頭上砸過來。
對童年的印象就在監獄、機構、還有寄養家庭之間漂泊,被安置的孩子幾乎沒有聽過「回家」兩個字,接連入獄疏忽照顧的父母親,讓孩子的家破碎離散失去功能,在台灣像這樣離開父母庇護的小孩,近年來平均超過3千個,全台各地能夠收容這些孩子的機構大約100多家。
同樣來自失落家庭的姊妹,父不詳、母入監,讓她們住進位於台東的兒童之家,跟70到80個孩子一起生活,將近9成的同儕同樣缺乏完整家庭的關愛,這幾乎是所有機構小孩的共同經歷。
台東縣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社工師陳桂華表示,機構算是長期的安置,會入住的孩子通常是縣政府社工評估孩童的家庭已經沒有辦法復原,需要這個孩子獨立生活,有很多孩子會從國小住到高中畢業。
看多了各種家庭的失落,主管機關社會局及專案社工會介入照顧經濟功能不彰的家庭,把孩子帶離父母身旁,這樣的過程稱為「緊急安置」。根據兒童及少年保護通報及處理辦法,緊急安置的時限是72個小時,如果狀況沒能改善,主管機關評估後可以延長安置,但是現在台灣社會把原本視為暫時保護性質的安置措施,一再延長成為常態。
台東縣阿尼色弗兒童之家院長呂立漢表示,比較難的就是有的家長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造成孩子承受很大的辛苦,工作團隊會盡心盡力陪孩子走一段青黃不接的時候、陪他走過去。
站在安置機構的角度看到的是孩子的苦楚,諷刺的是在台灣生孩子的人不斷減少,1992年全台18歲以下的兒少有687萬,到2016年只剩下425萬,平均1年減少10萬人,但同一時期政府安置兒少的人數卻不減反增。
每年被安置在機構等待回家的小孩,從原本近百人突破到上千名,安置兒少的預算平均一年花費1.6億,面臨少子化衝擊的台灣卻也同時面臨「自己生孩子政府養」的特殊現象,高雄市永安兒童之家主任洪素招說,疏忽照養或是家庭經濟問題,又或者是保護性個案,大部分都是這一類的孩子會到機構裡來安置,「在這邊我們就像類父母、類家庭,所以又益師又益友 。」
就這樣在縣市政府的介入下,安置機構成為陪伴孩子的重要推手,根據統計,單一縣市的兒少安置個案住進機構的時間大約50%,落在1到2年,但有超過1成的人約20%,平均安置時間長達7年,這幾乎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歲月。
社工師陳桂華說,要幫他們補充過往沒有過的經驗,比如說有家庭日,這邊有很多手足可能在不同的宿舍,他們從小就分開,沒有一起出去吃過飯,要幫他們補足這個經驗,就是帶他們好好吃頓飯。
最痛的失去,用最正向的方式積極面對,在家庭功能無法恢復,不夠健全的社會體制下許多孩子幾乎離不開安置機構,第一線的社工跟保育老師選擇做這些等家孩子替代性的父母,用關愛守護他們走過失落。
最HOT話題在這!想跟上時事,快點我加入TVBS新聞LINE好友!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