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實際售價比「建議售價」高,到底怎麼一回事?有民眾到大賣場買鹽,包裝上建議售價是15元,但現場卻賣18元;消保官表示,其實所謂的建議售價,是廠商考量成本、利潤,提供各大賣場參考,民眾可別以為「建議售價」,就是販售的價格。
推著購物車,來到大賣場,想買鹽巴的民眾來到貨架前,卻被眼前的售價嚇了一跳!明明外包裝的建議售價是15元,怎麼架上卻是一包鹽巴18元?實際到其他賣場比較價格,相同品牌、重量和外包裝的1公斤鹽巴,另外2家業者的實際售價,全都便宜建議售價1元。
看看這罐可以拌在麵條上的炸醬,175克,外包裝的建議售價85元,但3家賣場的價格,一家比一家便宜,全都低於建議售價,最便宜的只要59元就可買到,精打細算的民眾,聽到居然有實際售價比建議售價高的情形,也難怪會有這種反應。
民眾:「覺得有欺騙消費者的感覺。」民眾:「這樣應該是騙人吧,還是他們(賣場)沒有看清楚東西價格?」
其實所謂的建議售價,是廠商避免有人賣貴、有人賣便宜,考量製造成本、銷售利潤後,把建議價格印在上頭,給各家賣場參考,由於大賣場大多是大量進貨,相對價格就會比較便宜;商品建議售價其實只是個參考,消費者怎麼買最便宜,最好還是得貨比三家,絕對不會吃虧。
◤Blueseeds永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