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醫病關係緊張又拉扯 醫師能醫卻不敢醫

記者 許碩穎 報導
發佈時間:2016/07/11 12:02
最後更新時間:2016/07/11 12:02
葉伶芳提供/老母親出院回到家中後,因為忘了她才剛開完刀,動不動就想站起來。葉的妹妹擔心發生跌倒的意外,乾脆將她綁在輪椅上。
葉伶芳提供/老母親出院回到家中後,因為忘了她才剛開完刀,動不動就想站起來。葉的妹妹擔心發生跌倒的意外,乾脆將她綁在輪椅上。

全球人口在1987年7月11日這天,突破50億人,因此聯合國把這天訂立為「世界人口日」,藉此呼籲國際社會關注急迫的人口議題。
 
而根據研究指出,台灣人口老化速度不僅超越英美,連長壽國日本都在台灣後頭。在「人口老化」的威脅下,醫療照護的協助更顯得重要,然而,台灣醫病關係緊張、醫師面對病患態度消極,面對高風險或年長病患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態度竟是「自保」。當醫師能醫,卻不敢醫,這時應回歸根本問題—「醫病關係的兩端」是否都該檢討?

 
 
資深新聞人葉伶芳的母親現年84歲,患有中度近重度的失智症與心血管疾病,但還能自行行走。但上月某日起床後,葉伶芳看見母親坐在床上,不願下床,而看護要抱母親下床,母親不願意,還一直喊痛。
 
因疼痛情況不見改善,葉伶芳的妹妹只好將母親送至鄰近的社區醫院,檢查後發現是「髖關節斷裂」。社區醫院收治病例的醫師向家屬表示,高齡加上有慢性病史的患者開刀,發生意外的風險「極高極高」,若是開刀順利,也有可能透過復健慢慢恢復行走的能力;不開刀也無妨,斷裂處能慢慢自行癒合,只不過新長出來的骨頭是歪的,傷口處還是會痛,但這種痛會隨時間「逐漸鈍化」。至於要不要開刀,醫師不做建議,他交由家屬自行決定。
 
葉伶芳說,「醫生的消極態度早在預料之中,誰叫母親屬於高風險病例?我們與醫生互不相識,醫生面對高風險病例,第一個反應是自我保護,萬一積極建議開刀又不幸發生意外,逃不掉是挨告的下場,何苦來哉?但我們姐妹也沒有醫療背景,想到母親的高風險,開還是不開?大家也是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在無計可施之下,葉家姊妹找上了家族裡的醫師,請他去詢問骨科的學長學弟們,而得到的建議是:「要開刀」。原因在於開刀固然有高風險,但不開刀則是「痛到死」,根本沒有所謂的疼痛鈍化這件事。
 
「既然醫師們都這麼建議,我們決定一拚。媽媽開刀可能會死,不開刀則會痛到死,媽媽活到這種境地已經夠難堪,如果讓她在疼痛當中渡過餘生,將來又可能滿身褥瘡,那太殘酷了。」葉伶芳決定替選擇成大醫院頂尖的骨科名醫許哲嘉來替母親操刀。
 
葉伶芳說:「身為成大醫院最頂尖的骨科醫生之一,萬一由他操刀也出意外,那表示上天要帶走媽媽,這是老天的決定,我們只能接受。」她表示,其實對這間社區醫院是心存感激的,醫護態度親切,程序簡便而有效率,那些非關高風險的病患都能得到妥善的醫治,而且 社區醫院的醫師們,看資歷各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但碰到老母親的個案卻無用武之地。
 
「人們崇拜那些醫術精良又膽大心細的仁醫,可是在醫療糾紛滿天飛的今天,還有這樣的醫生嗎?我想還是有的,但能不能遇到,可能要看家屬和醫生之間的互動品質與互信的建立。當醫生能醫卻不敢醫,這是醫生的不幸,更是病患和家屬的悲哀,孰令致之?
 

Blueseeds天然初萃精油

👉能不能年中換Audi就靠這個

👉討論度爆表!精油精露保養你還不知道嗎

👉洗三天排水孔就超有感


#葉伶芳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41

0.0377

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