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xx
xx
"
"
回到網頁上方

「風險預防」不足? 「國安」陷危機?

記者 邱蘭婷 / 攝影 許宏超 台北 報導
發佈時間:2014/08/05 20:56
最後更新時間:2016/05/16 07:06

近三個月來,全台天災人禍頻傳,從五月捷運隨機砍人意外,到七月復興航空墜機,傷痛還未撫平,高雄又發生嚴重氣爆,三起事件共帶走了80多條人命,但政府反應總是「慢半拍」,反應出對於「社會風險」的預防和管理明顯不足。

民眾(2014.5.21):「走開、走開!」

5月21日這一天,鄭捷在台北捷運隨機砍人,奪走四條人命,兩個月後,7月23日復興航空澎湖墜毀,又帶走了48條寶貴性命,但悲劇還沒結束。救難人員(2014.7.31):「這裡要擔架、這裡要擔架。」

7月31日晚間轟然巨響,高雄氣爆浩劫,28人命喪黃泉,一連串的天災人禍,多少家庭破碎,但哭過之後,我們的政府真的能夠痛定思痛嗎?

台大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最怕的是痛定思痛以後就忘了,我想(政府)還在昏頭轉向當中,以這次的那個氣爆事件好了,我們看行政院發言人出來講,說這個管線資訊不能公開,怕有人會蓄意破壞或是來偷竊,對不對?我說拜託,有點專業好不好,什麼人有辦法來切這麼,而且是這麼易燃易爆的氣體,怎麼有辦法來偷,或是去破壞這種管線。」

氣爆爆出隱藏在地底下的秘密,原來高雄民眾每天走的道路下,都埋著不定時炸彈,但直到現在,炸彈危機依舊無解。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主任周桂田:「(石化)真的是歷史共業,到今天還在清算管線資訊平台,如果它是一個我們台灣重要產業,怎麼這個東西以前都沒有處理,這是高危險性。」

民眾對家園「無知」,不知明天會發生什麼意外,恐慌畏懼,充斥在你我周遭,總說「預防勝於治療」,但政府的風險預防明顯不足。台大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早期台灣從威權過渡到民主,其實很多的法令要檢討,過去我覺得從2008年以後,有點倒退的現象,就是在決策的時候,比較不喜歡聽民意,就不喜歡聽專業。」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主任周桂田:「風險評估過去都是我們請,比較鑽研的專家再做風險評估,然後我們比較,譬如說有意見的學者、專家,我們可能就不納進去,以免阻礙我們行政效率,那這是錯的

至於要如何預防意外,第一步先做「風險評估」。台大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像捷運局他就要去想,可能在捷運裡面,發生的恐怖事件是什麼,那就要去評估,然後根據每一個情境去評估,評估完以後,萬一這個情境發生的時候,就去設計應變的機制,這就是預防的政策。」

評估完事件風險後,接下來就要做聯繫溝通。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主任周桂田:「在地民眾的一些知識,是甚至比坐在冷氣房的專家,還知道這些事情要怎麼處理。」

台大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這種氣爆事件,就讓民眾對石化業當然負面印象,就會一直再加強,風險的放大一直放大,最後就負面的印象,就烙印在腦海裡頭,類似說政府要實施任何的政策,要來溝通民眾是無法溝通的。」

風險評估是之前估算,危機處理是之後應變,不過如果災難發生了,接下來就只能從錯誤中學教訓,重新擬訂政策。台大工業衛生研究所教授吳焜裕:「資訊要開放,甚至主動告訴民眾,我的管線在哪裡,做警告標示。」

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中心主任周桂田:「如果我們真的把石化產業,視為是台灣非常重要的,他應該是跟我們的經濟跟生活,是共存共榮,應該是快樂的,而不是災難。」

每次災難發生,痛就會特別明顯,但今天不做明天會更痛,既然政府無法「先知先覺」,造成無法挽回的悲劇,痛過之後,民眾期盼相關單位,至少要做到「後知後覺」,千萬別在「不知不覺」,拿寶貴人命,換取一次又一次的沉痛經驗。

#災難#國安

分享

share

分享

share

連結

share

留言

message

訂閱

img

你可能會喜歡

人氣點閱榜

網友回應

其他人都在看

notification icon
感謝您訂閱TVBS,跟上最HOT話題,掌握新聞脈動!

0.0876

0.0382

0.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