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矽谷是全球知名的科技業重鎮,但很多台灣觀眾可能不知道,對岸北京清華大學校門外,有個叫「中關村」的地方,吸收了全大陸1/3的網路資金投入,它聚集了數千家科技公司,谷歌、微軟等2百多間上市企業,在這裡設立總部,中關村因此號稱是「中國矽谷」,這裡也吸引了2名台灣年輕人,跨海用創意實現網路夢想,他們在異鄉創業的過程,生活之艱辛可比當兵,但卻甘之如飴。
參加民眾:「活動大概9點開始,你現在可以進場了。」
一個個年輕人拿著手機,掃描QR code,他們要參加微軟培訓課程,入場先驗票,但是不用秀證件,也看不到半張票,這一套是台灣年輕人開發的網路活動服務平台,就叫「活動行」。
微軟創業導師:「現在有多少人掃,我們現在是離線,然後大約是30多人。」
它還可以幫主辦單位統計人數,直接計算門票收入,想參加也不用到處跑,買票、領票,只要手機按一按。驗票人員:「那我們有一個微信公眾公用帳號,瀏覽完他覺得對這感興趣,他可以直接例如選其中一個票種,點擊我要報名。」
可別小看這套系統,2013年一年,它就被用來辦了10萬場活動。活動行使用客戶:「以前就是沒有這個平台的時候,我們光是要通知,然後聯繫這些人,就大概需要兩三個同事,就是非常忙,現在的話它好多東西都設置自動發送,到一個時間截點就可以了,所以就是我們一個人就可以完成這個工作。」
從幾十人到幾千人的活動,只要一個網站,一個APP就能搞定,在大陸有13億人口的市場,難怪「活動行」成了微軟創投眼中可能的金雞母。
微軟創投幹部:「從420家團隊裡選出的,那我們錄取率是4.5%,所以選到活動行也是我們的榮幸,因為我們覺得他們是最好的團隊。」
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早上(微軟)甚至會提供酸奶,下午有水果。」
這裡是微軟亞太研發集團,在北京打造,鼓勵網路創業的組織叫加速器,活動行被微軟選中,一切免費使用。
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辦公家具都不是我們的,都不是我們的,樹也不是,樹也不是我們的。」
TVBS記者潘彥瑞 :「這一條條長桌,就是一家家公司,這裡是微軟『加速器』,它挑選25家亞洲最有創業潛力的公司進駐,提供半年的時間,加速他們的網路夢想,開花結果。」
裝潢工人在每一張長桌上,掛出看板,這就是每一家新生網路公司的招牌,微軟提供每間大約7百萬台幣資源栽培,沒有阻隔,完全開放的空間,就是要讓這些網路狂熱分子隨時越界切磋。
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你上次說的那個線下活動部分啊。」
一切概念來自美國矽谷,這裡是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大門口,可以看到鼎鼎大名的谷歌、大陸搜狐、網易總部,裡面還有騰訊、百度、微軟、聯想,上市公司就有224家,創造了6千家企業,2012年產值高達12兆台幣。
大陸科技重鎮,清華大學和園區真的只有一牆之隔,人才走出校園,馬上可以到隔壁上班創業,大陸有6億網路用戶,電商交易規模50兆台幣,支撐起數不清的創業投資大餅,其中1/3就集中在中關村。
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選這裡)因為是在這辨公啊,上面可以住,以前是在這辦公啊,然後這個還是我們自己買的,自己組起來。」
他是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1981年出生,2009年和台科大同學謝耀輝一起創業,2012年來到北京,中關村也許是網路公司夢想天堂,但他們創業過程,簡直像在當兵。
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我跟John是同住一個房間,他睡這我睡這裡,這是3百元(人民幣),從淘寶買來的二手床。」記者:「你就這麼幾件喔?」活動執行長羅子文:「對啊,就換著(穿)啊。」
即使「活動行」去年已經是營收5千萬台幣的小公司,兩個老闆到現在還擠在同一個房間,在進到微軟加速器之前,活動行大陸總部就在這裡,樓下是十幾個人,擠在一起的辦公室,樓上兩個房間,是老闆和員工們的宿舍。
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這是大概是最短的通勤距離,(樓上到樓下)30秒。」
目睹了離鄉背井、異地創業打拚的艱辛,中關村也許匯集了龐大資源,但羅子文說,真正吸引他們的還有像矽谷一般的競爭氣氛。
3W創業咖啡顧客:「我們的這個卡牌這個畫面,走的是歐美風格。」
一桌桌客人,圍著筆記型電腦交頭接耳,這不是網咖,是矽谷很風行的網路創業咖啡,大廳牆上貼著美國Nasdaq歷年指數,標記著一家家上市科技公司,提醒著這裡所有人的夢想。
3W創業咖啡顧客:「這一家咖啡廳的話,它的互聯網氛圍比較濃厚,正好我和我的朋友在聊產品,碰到老同事,他正好是在做投資,然後我們就一起看一看。」
創業咖啡不只是能聊興趣、談生意,走上樓梯,經過Jobs和Gates的照片,三樓真的是創業基地,這裡的幾張大桌又是一家家網路創業公司的起點,他們說這叫「孵化器」。
活動行執行長羅子文:「它給年輕人什麼東西,給他一個夢想,給他一個執行的可能性,所以每個人在講話的時候,他眼睛裡面是有光的。」
活動行營運長謝耀輝:「(網路創業)很像台灣人打棒球一樣,青棒少棒都很厲害,但不好意思,你到打職棒完了,日本職棒跟韓國職棒它怎麼樣好資源,我覺得這例子很好,因為它是有產業性在培訓,譬如說創意的人他是…。」
兩個年輕老闆聊到家鄉網路創業環境,很洩氣,因為他們知道,在對岸有更多年輕人,在更優勢的地盤上,前仆後繼。
36氪創業服務公司創辦人劉成城:「我們有一個創業服務平台,找一些(創業)孵化器,找一些這種企業內部的應用軟件,他叫劉成城,1988年次,大四那年創辦36氪網路創業服務平台,現在數一數二,1個月點閱量是2千萬次,才26歲的他,在自己公司裡已經算是個老人。」
36氪創業服務公司創辦人劉成城vs.員工:「同事平均年齡還比較年輕,差不多就是23、24歲,這位同學應該也是22歲,對不對,對,1992年(出生)的,是嗎,對,還在上學。」
36氪創業3年多,今年預估營收大約有5千萬台幣,養活40個員工不成問題,面對跨國資源集中大陸,培養出一個比一個更年輕的網路創業戰士,台灣網路產業的路在哪裡?
◤日本旅遊必買清單◢